我國利率市場化意味著什么
利率市場化意味著什么?
百姓存款自由,利息或更高 國家不再兜底,風險要自負
利率市場化在眼前了。
在今天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說,存款利率的最后放開,應該是利率市場化中的最后一步,“我個人認為,很可能在最近一兩年就能夠實現”。
探討了多年的利率市場化為什么在今天有了明確的信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今天對中國青年報記者分析說,在財務上對市場主體進行“硬約束”,已經成了改革的共識。
“過去金融機構、國企不對自己的盈虧負責,做事不計成本,是‘軟約束’。”吳曉靈說,硬的約束就是讓市場主體對投資行為和市場行為負責。
長期以來,“剛性兌付”是金融行業里的熱詞。所謂剛性兌付,就是信托產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須分配給投資者本金和收益,當信托計劃出現不能如期兌付或兌付困難時,信托公司需要兜底處理。
由于剛性兌付的存在,投資者在選擇信托產品時,往往只會比較產品的期限和預期收益,忽視信托產品及其背后的風險,“零風險、高收益”的神話導致市場結構混亂。
吳曉靈提醒,剛性兌付或者隱含的剛性兌付還是個問題,“有兜底就沒有風險定價,沒有風險定價哪來的利率市場化?”
她認為,雖然比過去有了更好的基礎,現在并不完全具備利率市場化的條件。她說,很多事情相輔相成,很可能利率市場化之后,會倒逼市場主體的硬約束做好一些。
利率市場化對老百姓意味著什么?吳曉靈說,老百姓要改變過去靠著國家兜底的思想,每個人都是自己財富風險的第一責任人,要好好想想錢放到哪里去更好。
“歡呼利率市場化的同時,必須為自己的金融選擇承擔后果。”吳曉靈說,未來會給你更高收益選擇的可能性,但可能賺也可能賠,這是市場經濟最基礎的規則,高收益必定伴隨著高風險。
對有潛力的中小企業來說,吳曉靈認為利率市場化是個利好消息,因為這些企業首要考慮的,不是獲得資金價格的高低,而是獲得資金的可能性。
她舉例說,比如規定了貸款6%的利率,中小企業風險大,銀行就不愿意貸給你,如果我承認我風險大,但我愿意出8%甚至更高的利率,那就有可能獲得貸款了。他認為,從這個角度上看,對于有發展前途的中小企業,獲得資金的可能性在增加。
而對于民間借貸,吳曉靈認為,利率市場化可能會讓民間借貸成本在一開始的時候升高,但一段時間的市場調節后,就會把社會融資的成本降下來。
吳曉靈說,管制的時候,民間價格就是偏高的,“‘黑市’就這樣嘛,當初花生米限量供應的時候,‘黑市’的價格肯定就高,一放開,‘黑市’的價格就下來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