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追回你的網上理財遺產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有關網絡理財成遺產繼承難,可將密碼寫入遺囑。
“如果有一天你走了,你的網絡理財產品該怎么辦?”當被問及這個問題,或許會令你錯愕,但細細想來,在互聯網時代這確實是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近期,網上流傳“四條方法可追回‘網上理財遺產’”。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實際上這些方法操作起來并不容易,若要繼承仍是困難重重。
網絡理財密碼大多姓“私”
在電腦上點一下鼠標,就能購買理財產品;輸入幾行數字,就能實現基金交易……這些“財產”你的家人知道嗎?最近,關于網絡理財、網絡遺產的討論備受關注。
網友“水鏡明非”:想想真是很可怕呀,什么支付寶、余額寶,密碼只有我自己知道,身邊幾個朋友大概知道我有錢在這些網絡戶頭上,家里長輩對互聯網理財完全沒概念,別說他們不知道我有點小錢在里頭,就算知道也不知道怎么取出來。何況吧,現在這些個網絡支付賬號都跟手機綁定,萬一手機丟了,這些個互聯網理財登都登不進去了。
“我的私房錢啊,只有自己知道賬戶和密碼。”記者也隨機采訪了10名70后、80后南昌市民,大家都表示網絡理財的密碼就像QQ密碼、微博密碼一樣僅自己知道,甚至有2名市民表示網絡財產是自己的私房錢,既然屬“私”就不會讓人知曉賬戶和密碼了。但是,當被問到如果有一天突然走了這些財產該怎么辦時?其中7人說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另外3人表示想過但沒有答案。同時,記者還采訪了2名50后市民,他們都表示子女們有可能會接觸過此類產品,自己卻從未操作過。
網上流傳四種方法追回遺產
如果還沒來得及告訴家人就突然離開,沒有賬號和密碼,他們有辦法查到這些網絡財產嗎?網上流傳“四條線索可追回‘網上理財遺產’”的說法,受到不少人的追捧。
首先,如果有親屬意外過世,可以拿其死亡證明逐個去銀行查詢。銀行將提供該開戶人是否通過其銀行的賬號開通了第三方托管賬戶,并能查詢第三方的托管賬戶及保證金數目。但是無法查他的賬戶收益、虧損等,只能拿著銀行提供的賬號再到基金、股票交易公司查詢。其次,通過網絡平臺購買理財產品,個人信息中往往需提供手機號碼、電子郵箱等必填欄目。只要能進入當事人的電子郵箱,就可以查找到當事人購買網絡理財產品的線索。再次,諸如余額寶、財付通等理財產品,與手機號碼綁定是必然程序。賬戶所有人每一次交易都會收到短信提示。通過手機短信查詢,也能獲得相應理財產品購買的關聯信息。第四,如果當事人遭遇特殊情況,人民銀行可以配合公安機關、司法機構要求,查詢該當事人在銀行開戶和交易的情況。
實際上要繼承仍是困難重重
那么,網上的這四條線索是否實用呢?對此,記者采訪了省內一位從事金融行業20余年的專業人士。
“就說是第一條,逐個去銀行查詢,難度也不小。”這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我們省內目前有國有商業銀行5家、股份制商業銀行7家、城市商業銀行6家、農商行7家、農信社1家,以及外資銀行2家,還有多家證券公司、信托公司等等,光是這些挨個遞交查詢申請就得花費大量的時間。或許還有在外省銀行開戶的,更是難以查詢。第二種方法是通過當事人電子郵箱查詢線索,而實際上郵箱的密碼一般也很少向家人及外人透露,也是一條“斷頭路”。第三種方法是通過手機短信尋找線索,但若長時間沒有交易,查詢相關短信難度也不小。至于第四條,人民銀行配合相關部門查詢當事人在銀行開戶和交易情況的說法不夠確切,《中國人民銀行法》和《商業銀行法》沒有對人民銀行查詢銀行存款作出明確規定,所以一般情況下人民銀行不會予以查詢,或者會表示無權查詢存款,這樣一來又回到了第一種方法—逐個去銀行查詢。
學學英國人將密碼寫入遺囑
記者了解到,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的研究人員與一家名為Rackspace的網絡公司合作,對2000名英國成人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約1/4的人在網上有價值不低于200英鎊的財產。近1/3的調查對象認為,200英鎊這一數額足夠大,應由親人繼承;11%的調查對象已經把密碼寫入遺囑。
“如果有可能的話,把涉及資金量比較大的賬戶和密碼寫進遺囑里。”這位業內人士說,在傳統的觀念里身后事是個碰不得的敏感神經,特別是年輕人立遺囑在國內更是罕見。但隨著思想的逐漸開放,大家慢慢也能接受這一方式,那么不妨學學英國人將網絡理財的賬戶及密碼寫進遺囑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