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群百貨IPO突圍疑慮重重
根據招股書顯示,此次發行新股不超過1.76億股,擬募集19.05億元將用于4個項目建設,其中,投資約8.81億元建設連鎖百貨發展項目,投資約4.60億元用于門店裝修升級項目,投資4.39億元建設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四期項目,而電子商務平臺升級項目則投資1.25億元。
近三年,利群百貨的營業收入呈上漲趨勢,2011—2013年,利群百貨營業收入分別約為90.9億元、96.6億元和106.7億元,但記者發現,其同期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幾乎停滯,分別約為2.9億元、3.3億元和3.3億元,相比而下,其凈利率水平更是出現下滑,報告期內分別為3.36%、3.45%和3.12%。
更重要的是,利群百貨營收高度依賴青島市場,報告期內,青島地區主營業務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7.54%、79.17%和80.06%。
另外讓人難以回避的是,利群百貨3年40筆行政處罰和7件訴訟,以及前幾年批量收購大量不良資產等多被詬病,利群百貨上市進程或添變數。
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巖宏受訪時認為,利群百貨銷售過于集中,若全國性百貨巨頭發力青島市場,利群百貨將遭遇非常大的風險,其他市場能夠提供的支撐非常有限;而募巨資擴張,面臨的挑戰在于,一是經濟環境不佳,居民購買力不強;再就是電商持續沖擊,百貨業整體表現不佳等。7月2日,利群百貨證券代表吳磊受訪認為,傳統零售企業在較長時期內仍會處于主導地位,且具體經營品類也會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公司優先考慮如何更好地利用募集資金去完善公司市場布局,提高市場占有率。
同時,吳磊表示,公司在經營中堅持平價、低價,由于新開業商場需有培育期,加之新增折舊、開辦費等支出較大,導致凈利率較低,這只是階段性問題。
存貨高企
根據利群百貨招股書顯示,公司擬在上交所上市,本次發行新股1.76億股,發行后總股本不超過8.6億股,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
此次擬募集資金約19.05億元,用于建設四大項目,其中,連鎖百貨發展項目(88080.54萬元),門店裝修升級項目(45983.78萬元),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四期項目(43960.60萬元),電子商務平臺升級項目(12469.35萬元)。
利群百貨表示,募集資金到位后,公司將按照投資項目的實施進度進行合理安排使用。
據了解,利群百貨有著80年歷史,目前主要從事百貨零售連鎖、商業物流配送、品牌代理與運作、電子商務等業務,是當地一家頗有市場的大型商業集團。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已在山東擁有42家門店,其中青島28家門店,營業面積達到104.41萬平方米。
招股書顯示,2011—2013年,利群百貨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90.9億元、96.6億元和106.7億元,同期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分別約為2.9億元、3.3億元和3.3億元,幾乎處于停滯狀態。
一份業內研報顯示,截至2013年,百貨業收入增速及凈利率分別降至7.52%和3.82%,超市行業收入增速及凈利率更是降至9.75%和1.34%。
伴隨著經濟下行、市場不景氣等因素綜合作用,利群百貨的經營受到較大影響,2011—2013年,母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3.95%、56.85%和51.80%,此外,公司凈利率水平并不樂觀,2011—2013年分別為3.36%、3.45%和3.12%。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存貨不僅數量大,且涉及金額也較大,2011—2013年,公司存貨凈額分別為19.98億元、19.58億元和17.46億元,占流動資產的比重分別為57.95%、63.46%和61.64%,占總資產的比重分別為39.53%、33.87%和27.21%。
記者注意到,在庫存商品中,百貨類商品占比最高,2013年末,占存貨總金額達到46.17%。
鑒于此,相比之下,利群百貨經營業績并不樂觀,其在數年前批量收購大筆不良資產,其管理水平和質量在招股書中也沒有顯示,雖然那次重組并購被業內認為是不按常理出牌,但也從另一方面窺見其經營資產的水平和經驗尚有差距。
區域競爭激烈
未來,利群百貨的發展重心會向山東中部和西南部下沉,逐漸向江蘇區域延伸。這或是基于山東的地緣優勢,以及自身市場占有率等作出的戰略定位。從地理位置來看,擴張無外乎河北和江蘇。實際上,江蘇區域已有金鷹、萬達、大洋百貨;此外,銀座股份早已搶占河北優勢地盤,這對于利群百貨十分不利。
盡管如此,落子江蘇南京的門店,極可能在2015年開門營業。
記者注意到,在報告期內,利群百貨先后投資建設即墨廣場、萊西商場、李滄物流中心以及購買前海購物廣場房產、母公司新商業項目土地使用權,支出金額達17.8億元。對于上述頻繁的市場動作,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巖宏認為,因為長期依賴青島市場的營收貢獻,向外圍擴張主要就是為了解決自身銷售收入過于集中的風險。
從市場占有率來看,長期根植于青島的利群百貨,并未在青島市場成為一枝獨秀,銀座股份、振華百貨以及沃爾瑪等多種業態拼搶份額,利群百貨不僅缺乏市場絕對地位,也缺少核心優勢。
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山東銀座營收達320億元,煙臺振華百貨營收達190億元,利群集團銷售額達到213億元,利群百貨達到120億元。無論營收規模,還是盈利能力,利群百貨均低于同區域的競爭對手銀座股份。
2012年,山東省從事零售連鎖企業的商品銷售總額2459億元,經營面積1210萬平方米。利群百貨同期銷售收入占比約為3.9%,經營面積占比約為5.2%,由此可以窺見,利群百貨市場占有率并不高。
然而,不可小窺的是,報告期內,2011年至2013年,母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3.95%、56.85%和51.80%。
招股書披露,2013年末,利群百貨負債合計441422.45萬元,其中短期借款174100萬元(占比39.44%),長期借款7000萬元,應付賬款92433.36萬元(占比20.94%)。
更讓人感到奇怪的是,2007年和2011年,利群百貨連續批量高價收購的不良資產,一些企業業績虧損持續。
記者查詢發現,利群百貨于2011年收購東營瑞泰購物廣場,2012年虧損986萬元,2013年虧損1474萬元;諸城購物廣場,2012年虧損207萬元,2013年虧損573萬元;膠州購物廣場,2012年虧損690萬元,2013年虧損377萬元;前海購物廣場,2012年,虧損達191萬元,2013年虧損409萬元;收購的青島電子商務公司,2012年虧損78.6萬元,2013年虧損185萬元;收購的瑞麗服飾,2012年虧損達461萬元,2013年虧損427萬元。
7月2日,利群百貨回應記者稱,目前被收購公司均在擬上市主體內穩定運行。由于百貨商場新開業從虧損到盈利培育期在三到五年,公司收購的虧損企業大多是在培育期,部分收購企業在經過前期的培育期后,已到回報營收階段,在未來收益、資產升值、公司市場布局等方面有后發優勢。
電商前景堪憂
利群百貨擬通過上市融資,來實現飛躍式發展,從所募集資金的規模和方向來看,意圖明顯在線上線下尋求發展空間。
記者注意到,此次擬募集資金19.05億元中,將會安排1.25億元將被投入到電子商務項目升級項目中。
吳磊表示,電商是利群百貨的經營業態之一,是基于利群線下商場經營的有益補充,未來公司將結合實體門店發展電子商務業務,進一步推廣“線下體驗+線上購物”的消費模式,為消費者提供便利。
招股書披露,上述項目建設周期為3年,經營期為10年,經效益測算,年銷售收入157691.51萬元,年凈利潤7603.69萬元,投資回報期7.06年,投資內部收益率為26.71%。
不過,電商對于利群百貨并非輕松和從容,就在不久前,利群百貨對媒體稱,其旗下利群商城2013年虧損達一億元,截至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
5月20日,利群商城推出與京東“單挑”,被質疑是噱頭營銷。利群商城只是一家本土電商,從市場規模和流量等都無法與京東比肩。
利群百貨從2008年開始推出利群網上商城,試水電商后的業績并不明顯,媒體援引Alexa數據顯示稱,利群商城過去一個月的日均IP為9000,日均PV為63000;其競爭對手銀座股份旗下的銀座網,日均IP為93000,日均PV為28萬。
盡管電商概念時下比較時髦,但只是看上去很美好,諳熟傳統百貨業態的利群百貨顯然重視和投資力度不夠,1.25億元用于升級電子商務項目,可謂是杯水車薪,更重要的是,電子商務需要專業人士,而據稱利群商城大多員工來自利群集團內部。
此外,利群百貨麻煩不斷,也顯現出這家老牌百貨企業的諸多經營不規范的問題。
利群百貨在招股書中自曝家丑,2007年至2008年,利群百貨偷避稅行為,被青島有關部門處以155.72萬元罰款。此外,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利群百貨及子公司受到工商、稅務、衛生及質監等政府部門的處罰共計40筆。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4年3月31日,利群百貨還涉及7件訴訟標的金額在100萬以上的重大訴訟案件,原告方涉及銀行、建筑公司、個人等,甚至有法院判決后利群百貨也拒不執行的狀況。利群百貨不得不計提負債1023萬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