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銀行業已告別利潤高增長時代
從公布的業績來看,截至2014年底,農業銀行利潤達1795億元,增長幅度為8%;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下跌,及不良貸款及不良貸款率雙升。這些都意味著國內銀行業的利潤高速增長年代已經結束,銀行的資產質量正在下降。也就是說,在前十年,中國銀行業在政府政策呵護下,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黃金發展期,但隨著大勢的變化,這個黃金期已經結束。
可以說,在這個期間,國內銀行業,只要能夠進入,無論是經營能力如何,無論是資本的實力如何,無論是其機構的人力資本如何,都能夠獲得可觀的利潤,都能夠迅速的發展,都能夠現實銀行利潤快速增長及信貸規模的過度擴張。但是,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內銀行業的發展已經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一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智能手機的出現,它已完全改變了人類生活的行為方式、消費模式、交流方式,也改變了企業生產方式及營銷模式。而這些對現代金融業將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與沖擊。因此,現代銀行業如果不能夠從傳統產品、服務、風險管理的模式中走出,利用現有的科學技術工具,面對互聯網時代的個性化金融消費,創新為其服務金融產品、金融市場及金融工具,并全面改變當前國內銀行業的行為方式、經營模式、贏利模式及風險管理方式,那么國內銀行業就無法走出當前的困境。比如存款流失、金融脫媒發展、互聯網金融爆炸式增長,都在嚴重的沖擊及侵蝕國內銀行業。
二是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正在加速推進,它對由計劃經濟轉軌而來的銀行業來說將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因為,利率市場化就要求每一家銀行都是風險定價的主體。銀行不僅要自主地對不同的信用關系進行不同的風險定價,也要為這種風險定價承擔責任。因為,正在不斷放開的存款利率,甚至最后全面放開的存款利率,它是將是國內銀行業最嚴厲的成本硬約束。這不僅要求銀行業全面提升其風險定價能力,也得對銀行自身的經營行為全面負責。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對銀行業的政策呵護將全面退出,政府對銀行的政策性資源注入也撤出市場。這些都會影響銀行利潤水平及對其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如果哪家銀行不能夠在產品、服務、營銷、管理及風險定價方面的能力全面提升與創新,那么這家銀行就可能面對著市場被淘汰的風險。而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也意味著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臨,國內經營不好的銀行隨時都面臨著破產之風險。過去那種只要進入銀行業就可贏利日子將結束。
三是近幾年中國經濟發展及銀行業發展,是伴隨著“房地產化”經濟而成長的。在“房地產化”經濟的模式下,過度的信貸擴張是這個市場發展的主要工具。當然,過度的信貸擴張不僅拉高的GDP的增長、吹大房地產的泡沫、全面推高了房地產市場的價格及把大量信貸資金沉淀在住房市場的資產增值上。在這種情況下,國內銀行業只要被動的信貸規模數量擴張就可一本萬利。銀行業即不需要對信貸進行風險定價,也不需要考慮過度信貸擴張的金融風險。因為,只要房價在上漲,銀行的信貸資產就是優質資產。
但是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周期性調整已經開始,以投資為主導的住房市場的預期也出現了全面逆轉。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占銀行資產絕對高比重的信貸資產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因為房價的下跌隨時都在增加銀行的不良貸款,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銀行面臨著國內房地產市場這種調整之大勢,就得改變現有的經營模式,就得要求銀行重新培養利潤的增長點。也就是說,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周期性,國內銀行業的風險會不斷地暴露出來,不良貸款及不良貸款率上升將成為一種趨勢,這將嚴重影響國內銀行的資產質量,也需要重新給自己定位。
特別是,當前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周期性調整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甚至于要花上10年以上的時間。因此,對國內銀行業來說,如何來應對這次重大長期的房地產市場調整期,無論是贏利及資產質量都面臨巨大的壓力,過去那種利潤高增長的年代已經結束。國內銀行是否走出當前的困境還得進行一系列的重大改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