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自營板塊受挫是業績暴跌的最大原因
雖然券商行業凈利潤最高速增長的時期已經過去,但是上半年業績高增長已經奠定全年證券行業盈利高增長的基調。中金證券分析師麗娟認為,自營板塊受挫是業績暴跌的最大原因。
券商救市盈虧未體現在7月業績中,各券商未做會計處理,不會影響2015年利潤或凈資產。未來券商板塊應關注自營倉位波動。
中國股市7月大幅震蕩,大量散戶離場,成交量下跌,券商利潤受到嚴重打擊。已披露7月業績的18家上市券商利潤環比大幅下降50%,其中環比跌幅最大的是興業證券,跌幅高達73%。海通證券、東吳證券、西部證券、長江證券、國泰君安環比跌幅均超60%。
對此,中金證券分析師麗娟認為,自營板塊受挫是業績暴跌的最大原因。此外,券商救市資金未體現在7月業績中,各券商未做浮盈/浮虧處理。未來券商板塊應關注自營倉位波動。
中金點評稱,18家上市券商7月共實現營業收入175.54億元,環比下降44%;凈利潤73.89億元,環比下降50%。拖累券商業績的因素包括:交易量持續下探、兩融余額繼續回調、IPO發行暫停、自營業務。
中金對拖累券商業績的具體因素分析如下:
1. 交易量持續下探:7月兩市日均成交額較6月歷史高點17375億元環比下挫30%。
2. 兩融余額繼續回調:7月環比跌幅34.7%至13387億元。
3. IPO發行受監管層窗口指導7月暫停,再融資金額也大幅下滑54%至818億元。
4. 自營業務是最大拖累:7月滬深300跌14.67%,創業板指跌11.15%。監管救市政策對券商板塊最大的影響來自對自營倉位的投資限制。考慮到7月行業凈資產增速遠低于7月凈利潤(7月凈資產增加值46.66億,凈利潤73.89億元),中金預計證券公司普遍出現AFS項浮虧。
7月,前21大券商出資15%的凈資產參與救市。中金指出,由于證金公司并未定期披露收益,各家券商目前基本傾向是暫時無法分析凈值變動,不做浮盈浮虧處理。因此在證金公司有明確指導意見和信息披露之前,除了機會成本之外,該15%權益部分的救市資金可視同對證券公司沒有影響。也就是說,救市資金未反映到7月業績中,不會影響2015年利潤或者凈資產。
整體而言,中金認為,雖然券商行業凈利潤最高速增長的時期已經過去,但是上半年業績高增長已經奠定全年證券行業盈利高增長的基調。下半年市場走勢和由此帶來的自營倉位的波動性將是關注的焦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