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談阿里巴巴股價破發的啟示
對于任何一個股票市場來說,都需要有更多的優秀企業來上市。但優秀企業并不代表高回報公司。如果這些公司IPO時發行價太高,或者新股上市時受到市場的暴炒,那么即便是優秀公司,其投資價值也會被透支,投資者最終不僅難以分享企業成長的成果,而且還要為此付出代價。中石油A股的教訓這一次在阿里巴巴的身上又一次得到了再現,這對于A股市場來說,總應該有所啟發吧?
在美國股市近期的下跌中,來自中國的“明星股”阿里巴巴股票的走勢受到市場極大的關注。在本輪美股的下跌中,阿里巴巴的股價步步走低,到8月24日,股價直接跌破發行價68美元。當天阿里巴巴以58.16美元低開,最低跌至58美元,當天收盤67.48美元,收于發行價之下。
在本輪美股的下跌中,阿里巴巴股價頻頻創出該股票自去年9月19日上市以來的新低,并于8月24日跌破發行價,這確實是令人思考的事情。畢竟阿里巴巴的這種走勢,讓其二級市場上的投資者處于套牢狀態,即便是IPO中簽者,長線持股的結果也是招來顆粒無收的結局。畢竟該公司在去年9月19日上市時,當天的開盤價為92.7美元,收盤價93.89美元,上市首日的漲幅達到38%。
阿里巴巴去年在美國上市可謂轟動一時,受到美國投資者的追捧。比如,其首場路演場面火爆超當年Facebook,近千人涌入路演會場,電梯口排起長龍,光是等待電梯就需要約40分鐘。正是基于投資者的追捧,所以阿里巴巴新股發行最終以68美元的上限定價。為此,阿里巴巴IPO的融資金額高達250.3億美元,不僅是美國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IPO,也是全球最大IPO。
阿里巴巴同樣也給香港股市帶來了巨大的震動。阿里巴巴的赴美上市其實是因為與香港市場擦肩而過的緣故。香港市場才是阿里巴巴的第一選擇。但由于阿里巴巴合伙人的上市模式,股權結構上表現出獨特性,所以最終難以被港交所所接受。然而,盡管港交所拒絕了阿里巴巴的上市,但港交所卻在全港展開了同股不同權股權結構問題的討論,希望最終能允許同股不同權類公司在港上市,不過,從媒體的報道來看,香港證監會已否定了同股不同權的建議。
當然,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引發的最大轟動還是在A股市場。面對阿里巴巴的赴美上市,輿論方面痛心疾首,紛紛質疑A股市場為什么留不住阿里巴巴,而投資者則認為,阿里巴巴赴美上市,讓國內投資者失去了分享阿里巴巴成長成果的機會。而管理層借此機會順水推船,對發行制度作出修改,降低IPO門檻,允許互聯網公司及新興產業公司在業績虧損的情況下,通過在新三板掛牌一年后轉板創業板上市。并且為了迎接阿里巴巴等中概股的回歸,上交所還將專門推出戰略新興板,甚至在發行制度上將為中概股公司獨特的VIP股權結構回歸A股市場創造條件。
而就在A股市場積極向中概股回歸、向互聯網及新興產業企業伸出擁抱的雙手時,阿里巴巴股價破發的到來,無疑為A股市場敲了一次警鐘。應該說,作為新興產業的代表,阿里巴巴確實是一家優秀的公司。但優秀的公司未必就能給投資者帶來回報。如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尚且股價也是連創新低甚至破發,這就更別說是A股市場了。如果是在A股上市,A股市場投資者的命運或許比美國投資者的命運更慘。中石油A股的表現就是最好的案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