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意識到你的錢已經四面楚歌
降低對回報的期望,只要接近于跑贏“真實通脹”就好(CPI是2%,真實通脹大概是M2增速減去GDP增速),保持較好流動性,等待機會。這時候,安全和耐心是最重要的!
一位朋友跟我探討投資之道,我問他今年成績如何。他說:自3月份進股市至今,經歷了瘋牛和股災,仍然盈利50%。我向他道賀,他淡定地說:利潤都在,只是本金虧光了。
當然,這是個段子,不過很能反映出當今股民的生存狀態。本欄目在呼吁散戶遠離股市,但問題是,從股市里出來你又能投資什么呢?
P2P?幾乎所有P2P公司的軟文都在嘲笑馬云,并自稱他們的回報率3倍4倍于余額寶。但問題是,投資者永遠無法確定,自己是不是接了擊鼓傳花的最后一棒。實體經濟這么差,股票配資也“陣亡”了,P2P公司怎樣才能為投資者賺回16%以上的年化收益呢?除非他們拿風投往里面貼,但這又能貼多久?
當然不排除部分優秀的P2P公司可以做到,但絕大多數企業比較麻煩。他們能活到明年的這個時候嗎?所以,如果你要參與P2P投資,最好采用“三三制”:投資總額不超過你“可投資額”的三分之一,而且要將投資分散到“至少三家”股東實力強勁企業。
房地產?如果你有錢,有買普通住宅的指標,現金流還可以,我會建議你在北、上、深繼續買房子。注意,要在比較好的地段購買普通住宅。但由于限購的因素,加上房價昂貴,能做這種投資的人很少。而且,房子已經淪為慢資產,是長期抗通脹的工具。短期內看,也許回報率不會太高。至于絕大多數中小城市,除非你是剛需,否則還是離房子遠點。尤其是傳統商業中心的天價商鋪,或者是郊區、新區的“綜合體”場內鋪,十有八九都是掉進去一輩子都難以翻身的陷阱。
換美元?絕大多數普通居民,沒有多少海外關系,不太可能移民,也不太可能海外置業。未來一年內,人民幣最多貶值10%左右,如果沒有杠桿,玩起來實在沒有多大意思,一個漲跌停板而已。而且美元利率偏低,理財產品少、回報率低,跟人民幣相比差了幾個百分點。所以,除非你有孩子要旅游,或者有其他實實在在的需要,否則也沒有多大必要去換美元。
美元債券?這當然算是一種投資,但你到哪里買呢?門檻太高,手續繁瑣,不是普通人碗里的菜。其實國內的債券、信托產品,也大致如此。信托產品的風險在加大,選擇起來非常困難。
黃金?那更是面目呆滯的投資品種。長遠看,比如10年、20年,黃金肯定比美元堅挺,也比人民幣堅挺。但仍然跑不贏“真實通脹”,不如有人口增量的大城市中心區的房產。
歐元、日元、歐債、日債,以及歐洲和日本的房產呢?當然,這都是可以進行的選擇,但我們不是李嘉誠,沒有專業人士幫助我們打理這些資產,更何況我們被每年5萬美元的換匯額度限制著,所以只能洗洗睡了。
也許有人會問:股市呢?3000點了,連李大霄都又“空翻多”了,說是地平線了,難道不可以優選股票長期投資嗎?我想說的是,千萬不要被平均市盈率這種說法欺騙,如果按照市盈率中位數觀察,A股仍然偏貴。
你的錢已經四面楚歌!?我還要指出一點:按照中國股市的傳統,上市公司的利潤被高度控制。這些企業往往在熊市的時候把虧損做出來,在牛市的時候把利潤做高并搞高送配。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目前的A市盈率是被一家家上市公司自發地美化過的。更何況,IPO注冊制改革即將到來,一大批真正的優質民企將登上股市的舞臺。所以,IPO注冊制不實施,就談不上長期投資。你現在買的股票,基本上都帶有“審批泡沫”。
用民生證券管清友、李奇霖兩位先生的話說,過去幾年中國從“錢荒”轉換到了“資產配置荒”的時代。我們正面臨著“資產配置荒”:雖然我們知道有句話叫“現金為王”,但拿著現金就好像在裸奔,總覺得不踏實,但又沒有更好的選擇。這時候,“荒”就變成了“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