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理財要留心 不要財迷心竅
長假伊始,你的錢袋子里是不是也多了一筆即將到期的資金?打算買點兒什么呢?且慢,產品有的是,好規劃理財師提醒要睜大眼睛、選好產品,切勿跳進理財“陷阱”。
假日理財固然重要,但我們也不要等到了節骨眼上再著急選產品,而要長期關注理財,形成良好的理財習慣。
在選購一款理財產品時,不要被看到的,或是聽到的高收益所迷惑。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風險評估,并且要明確的是,固定收益類產品所給的收益率,都是年化收益,也就是說不能拿你的投資金額直接乘以收益率,而是要根據實際持有天數計算到期收益。
如果理財產品把到期日安排在9月29日或30日,能當天到賬最好,如果收到銀行發來的短信,上面赫然寫著“尊敬的用戶,由于季末資金清算,您的這筆xxxx元的理財產品將延期到賬。”那么恭喜你,掉進了銀行的“陷阱”里。
8月底,張女士有幾筆短期理財產品到期,準備再次購買理財產品。一家股份制銀行向其推薦了一款33天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是4.2%,而另一款41天的卻只有4.0%,張女士毫不猶豫地選擇了33天的理財產品。
可回家后仔細的看了產品的說明書,卻傻了眼。按照合同規定,這款產品到期日為9月30日,但理財產品資金至少也得次日到賬,也就是說該產品的實際到賬日最早也得等10月8日了。
投資者要明確一點:任何投資產品,開始計息或者資金到賬,都要在工作日內進行,什么叫工作日呢?就是周一到周五,如果在這期間遇到節日要放假,也不能算工作日。比如我們常見的T+3,T的意思是你買產品的那天,+3則是往后算3個工作日。周五買的,周六日是非工作日,所以最晚得下周三確認計息。到賬也是如此,國慶長假的這7天是法定假日,非工作日,所以資金基本上不會到賬,根據條款規定你這筆到期的理財產品在7天里只能是0利息了。(不過有些良心平臺或產品,還是會給你這筆錢計算活期利息的)
這是銀行業慣用的一個“巧妙設計”。
提示:在購買任何投資產品前,不僅要對產品多些了解,還要認真看一下資金到賬的條款,注意國家法定節假日這個時間節點,防止資金被銀行等渠道白白占用。
到賬得按工作日算時間,購買計息也不例外。所有投資理財產品從支付到開始計息,都會有1-3天,甚至更長時間的確認期,有些理財產品要是買的早,可能要等一周才能確認。而等待期期間,要么不計息,要么資金進入封閉期內無法取出來。所以想讓錢在假期也為你工作的話,要么提前幾天把該買趁早買,要么就節后再買,如果假期內想買,可能不是買不了,就是只能等節后才計息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