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大事連連 撥動匯率市場的神經
2015年,人民幣匯率走過不平靜的一年。
這一年,“8·11”匯改、人民幣入籃SDR、美聯儲加息、人民幣匯率指數的發布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撥動匯率市場的神經。
參考標準不再“唯一”
12月11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該指數貨幣籃子包括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掛牌的直接與人民幣進行交易的13只外幣。
就此央行指出,長期以來,市場觀察人民幣匯率的視角主要是看人民幣對美元的雙邊匯率,由于匯率浮動旨在調節多個貿易伙伴的貿易和投資,因此僅觀察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并不能全面反映貿易品的國際比價。也就是說,人民幣匯率不應僅以美元為參考,也要參考一籃子貨幣。
中長期看,參考一籃子貨幣更能反映一國商品和服務的綜合競爭力,也更能發揮匯率調節進出口、投資及國際收支的作用。
事實上,參照13種一籃子貨幣的人民幣匯率確實保持了相對穩定。然而,一路走跌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價格卻似乎更牽動人心。
招銀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董事鄭磊在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預計,“不必過度看空人民幣,會隨著外界對中國經濟預期穩定和看好而改變。”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撰文指出,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仍會承受一定的貶值壓力,但預計不會形成趨勢性貶值,人民幣匯率將在雙向波動情況下保持基本穩定。
人民幣匯率走勢跌宕起伏
翻看美元人民幣匯率走勢圖可見,2014年1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至6.0408,創下幾年來最強記錄,但隨后全年波動性較往年明顯加大,首尾兩跌年度貶值逾千基點,呈“N”型走勢。
進入2015年,在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影響下,人民幣開始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
以8月份為分水嶺,人民幣兌美元在1月至7月呈現“先貶后升”雙向波動態勢。8月11日,央行宣布調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當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6.2298,較10日中間價貶值接近2%,在中間價的統計圖表上形成了一個清晰陡峭的直線式“懸崖”。
不過,針對“主動性貶值”,業內人士指出這是為人民幣入籃SDR做好準備,也是促進出口、人民幣資產去泡沫的舉措。
北京時間12月1日凌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人民幣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特別提款權)。由于此前預期基本消化,12月1日、2日人民幣匯率基本保持穩定,2日在岸人民幣貶值2個基點至6.3988,處于近三個月較低位。央行副行長易綱在12月1日表示,“加入SDR之后人民幣雙向浮動不可避免,在盡可能的條件下央行不會干預市場,但如果國際收支或資本流動發生異動時,央行還是會果斷干預。”針對人民幣納入SDR是否會引發貶值,易綱表示大可不必擔心。但是,市場上預測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區間幅度將加大,短期內維持區間波動。
波瀾不止于此。北京時間12月17日,在全球資本市場矚目下,美聯儲結束維持七年的零利率政策,加息“靴子”落地,美國開啟近十年來的首次加息。不過,此前市場已經逐步消化了加息的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結束“十連跌”企穩,美元指數由走強轉向平穩。
市場的共識是此為“鴿派式加息”。美聯儲主席耶倫表示,后續加息將視新的經濟數據而定,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步伐是謹慎和漸進的。
百姓如何保住“錢袋子”不縮水?
海外經驗表明,新興市場上每一輪的本幣貶值都伴隨著資本流出和股市回調。瑞銀證券指出,如果人民幣近期貶值,則A股市場可能承壓。就行業板塊而言,金融和不動產行業傾向于受創最深。同時,人民幣貶值可能導致暫時性的資本流出。
國泰君安研報指出,按照歷史數據,美聯儲首次加息后,2-5個月內美元出現階段性見頂。美元階段性見頂,資金流出壓力下降,大宗商品可能迎來一波技術性反彈,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下降,中債空間下降,則利好A股。
另外,美元走強,上證B股的投資機會獲得關注。申萬宏源(000166)證券首席分析師桂浩明表示,現在美元儲蓄利率很低,相應的理財產品收益也很有限,B股就成了一個很好的選項。B股公司價格便宜,市盈率低,不少公司的股息率不低,而且價格有上漲空間,這就讓一些有意持有美元現匯的投資者找到了很好的投資機會。結合各方面因素來看,現在的B股具有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成為國人首選的外匯資產之一。
對于留美學生而言,意味著同樣的人民幣所換取的外匯比以前少很多。此前據媒體報道,人民幣急跌,銀行曾出現大量市民換美元的現象。業內專家建議,短期內打算使用外匯的客戶,可以觀察幾天匯率波動,找個相對低位入手即可,分批分段來分攤風險。特別是準備留學的客戶,外匯資金用量比較大,可以先換匯做外幣理財。
對于海淘族和出境游一族來說,如果人民幣貶值,將面臨成本上漲。對此,理財師提醒,海淘族如果手中沒有外幣,則需要用人民幣購匯來還款。如果持卡人手中有足夠外幣,采取外幣直接還款的方式,不涉及成本增加。對于出境游一族來說先購匯可能更劃算。如果人民幣在升值,信用卡購物延期還款能夠少還點錢,但如果人民幣繼續貶值,最好考慮在出國前就兌換好全部現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