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斷機制的推出讓A股市場逐漸穩定
中國A股,本來就屬于一個高度投機的市場,且基本是以散戶作為主導的股票市場。至此,這一點就與歐美發達成熟市場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顯然,盲目引進國外成熟的交易機制、盲目崇拜歐美市場的運作模式,都是不可取的行為。因此,借助此次熔斷機制匆匆落幕的事件,實際上也給予了管理層帶來了一定的治市經驗。
1月7日晚間,三大交易所宣布自1月8日起暫停實施指數熔斷機制。在此消息發布之后,立馬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
原以為,熔斷機制的推出將會給A股市場帶來持續穩定的影響。殊不知,經歷了今年1月4日以及1月7日的股市暴跌行情之后,中國版的熔斷機制不僅沒有起到了維穩股市的影響,反而還加劇了股市的波動風險。甚至,我們還可以認為,是中國版熔斷機制加速了近期股市的下跌走勢。
然而,對于中國版熔斷機制而言,在其實際運作下,卻暴露出不少的弊端,最終導致的現象,卻是熔斷穩定不成,反倒成為了股市下跌的助跌器。
其中,對于中國版熔斷機制而言,它是建立在漲跌停板制度的基礎之上,再行實施熔斷。與此同時,它是以滬深300指數作為基準指數,并分別設置了5%和7%的熔斷閥值。
然而,在具體實踐中,在非理性的市場環境下,在5%至7%的熔斷閥值之間,雖然設置了15分鐘的冷靜期,但卻容易讓市場的拋壓集中聚集,并由此引發市場二次恐慌的情緒。對此,如果在這15分鐘的時間內,管理層不能做出及時果斷的應急動作,則股市順勢下挫,且觸及二次熔斷的概率也將會大大增加了。
與此同時,目前市場是以滬深300指數作為熔斷的參考基準指數,但在實際情況下,滬深300指數的波動率卻遠遠低于其余主要市場指數的波動水平。對此,在滬深300指數觸發7%的熔斷閥值時,實際上也意味著市場中絕大多數的股票已經陷入到跌停板的位置之上。由此可見,在市場股票本已出現大面積跌停的前提下,再度實行熔斷,其本質性意義也就會大打折扣了。
筆者認為,對于7%的熔斷閥值設置,本來就是屬于“多此一舉”的舉措。究其原因,一方面正如上文提及的大面積跌停問題,其熔斷功能已經大打折扣;至于另一方面,則在于7%熔斷之后,市場將會停止交易至收市。然而,對于這一規則,實際上很可能會引發大量的拋盤無法得到及時地釋放,而后把集中拋售的風險延后至下一個交易日之中了。
實際上,鑒于近期A股的接連暴跌走勢,卻有著一種復制去年6、7月份股市暴跌行情的意味。然而,鑒于當時市場發生的流動性危機風險,卻直接讓市場承受著巨大的風險,對此,在此期間,若讓市場自行實現自我調節的功能,或許并不會太湊效。至此,在必要的時候,國家隊大舉入場,或以政策鼓勵上市公司、基金機構等入市增持等行為,以打破市場的尷尬局面,還是相當關鍵的。
對此,面對這一熔斷閥值的設置漏洞,確實需要引起管理層的深刻反思。不過,鑒于1月7日晚間暫停實施指數熔斷機制的舉措,確實為短期市場帶來了一定的提振影響。與此同時,隨著熔斷機制的取消,實際上也暗示著管理層及時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并給予及時地糾正,從某種程度上利多于整個市場。
展望未來,對于每一項創新型的政策制度推出之前,管理層必須要充分了解好中國股票市場的自身特色,并做好推出前的充分準備工作。否則,在每一項重磅新型模式推出之后,傷得最痛的,還是那些缺乏信息優勢、資金優勢,且缺乏有效風險對沖工具的中小投資者。
管理層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糾錯,這是值得肯定的事情。但是,熔斷機制的暫停并不意味著本輪股災行情就會自此終結,而后需要市場處理的后續問題還會有不少。顯然,在當前市場波動風險持續加劇的大背景下,仍然需要考驗著管理層的治市智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