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不成熟的5個表現必須清清楚楚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個人理財意識也逐步在增強,如今對于理財的好處,相信大家都清楚,一是讓自己賺的辛苦錢“保值”;二能讓自己賺的辛苦錢“增值”;三是個人實現財務自由,能提前退休,享受生活。但是理財師發現,很多人在理財上總有一些“不成熟”的表現,導致理財目標勉強實現,甚至沒能實現。
上次我們在《你的財務計劃沒有奏效的5個關鍵原因》這篇文章中就重點指出了這個不成熟的表現。首先,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制定一份適合自己的理財規劃,而且計劃要有條理性;其次,理財目標要現實,過于“幻想”只會實現不了;最關鍵的是理財規劃要能堅持執行下去,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做到“不達目的不罷休”。
人民幣貶值,美元增值;國內股市行情也一直跌跌不休,近些年來海外投資成為了一種熱趨勢。對此,理財師表示,“全球化資產配置”也是我們一直建議投資者當前采取的比較好的投資策略,起到的是分散投資,規避風險的作用。但是,如果一味地“迷信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認為國外產品一定有優勢,那就不夠成熟和理性了。
東邊不“賺”,西邊“賺”,指的是此投資方向沒賺到錢,還可以在其他投資方向上能賺到錢。話是沒錯的,我們注重分散投資,收益必然可以實現最大化,總有一些投資能賺錢的,同時也可以配置一些像眾星拱月MOM類多元化投資方向的產品。但是如果對投資項目或是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去了解,抱著碰運氣,東邊不“賺”,西邊“賺”的想法,那就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而且“虧”會伴隨你左右。
很多人不管是學習理財知識,還是獲取財經資訊、投資信息僅通過新聞媒體來獲取。理財師表示,這種渠道的弊端是,一是理財知識點不全面,最好也能結合一些金融理財類書籍來學習;二是新聞媒體一般只在乎此投資信息是否具備新聞性和傳播度,對于負面的、吸引眼球信息就會夸大報道,所以這些信息真實性難辨。
還在對銀行“零風險”深信不疑?還將錢全部存銀行?還在大量配置銀行產品?還在銀行購買分紅險?只想狠狠地說你一句“蠢蛋”!銀行也會倒閉,存百萬資金,銀行只保你50萬元“零風險”;銀行一年期年利率超低1.5%,活期利息忽略;銀行理財產品不是都“零風險”,像一些結構性理財產品,之前就出現了不少違約問題。反倒在近些年,市面上出現了一些像穩利精選基金這類非銀行理財產品備受歡迎,9%的年收益還不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