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MLF操作或常態化,投資者仍需謹防風險
6月6日中國央行上周五及今日就MLF操作連續向部分銀行詢量,今后有望常態化。建議投資者仍需謹防風險,維持10年期國債收益率2016年內在2.8-3.4%區間波動的判斷不變。
1、中短期工具趨常態,維穩流動性之意明顯
若報道屬實,此次央行連續兩個工作日進行MLF操作詢量,或主要出于以下兩方面考慮。其一,近期央行操作意在緩解年中流動性緊張、維穩利率。6月份是每年流動性緊張的傳統高點,主要受銀行季末考核影響,今年疊加MPA實施與美聯儲加息外部干擾增強,流動性緊張或加劇,央行提前進行調節也在情理之中,其二,繼年初時公開市場操作常態化后,此次央行流露出MLF操作常態化的意向。在當前信用違約風險上升、監管層推進金融系統去杠桿的局面下,中短期貨幣政策工具更加常態化也有助于維穩流動性,防止貨幣市場利率出現暴動。
2、投放更偏“精準滴灌”,流動性“碎片化、周期性”強化
若報道屬實,MLF操作趨于常態化,意味著“大水漫灌”的傳統式寬松難再現,貨幣政策工具結構化主打更鮮明,流動性碎片化、周期性特征將更突出。一方面,中短期工具趨于常態化,是對《2015年以來穩健貨幣政策主要特點的回顧》提出的“精準滴灌”的延伸,能夠在盡量避免總量型寬松的同時較好地配合防范風險與經濟結構轉型的目標。另一方面,在OMO+MLF+PSL作為貨幣政策新主打的背景下,中短期操作常態化也強化了結構寬松的貨幣政策調控基調,從而流動性整體平穩、局部小波浪翻滾的碎片化、周期性特征將更顯著,全面放水的概率和必要性下降,這也進一步印證了我們此前強調的觀點。
3、常態化呵護“量”,整體取向還看“價”
中短期貨幣政策工具投放更具連續性,主要突顯出央行對流動性“量”的呵護。這意味著MLF“出鏡率”有望顯著提升,從而操作利率對市場利率的引導將進一步增強,并且央行也可通過操作利率的調控更為及時地向市場傳遞貨幣政策信號,從而貨幣政策整體取向更偏價格型調控框架。尤其考慮到下半年“亞通脹”疊加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劇的局面,央行對基本面的調控將更趨微調、預調,因而“價”的變動將更重要,具體可參考我們5月26日對《2015年以來穩健貨幣政策主要特點的回顧》的點評。
債市方面,美聯儲6月份加息基本無望,意味著貨幣政策面臨的外部約束有所緩和。然而,媒體報道昨日央行連續兩個工作日開展MLF詢量,表現出中短期工具常態化的意向,貨幣政策“精準滴灌”的風格還將強化,流動性碎片化、周期性特征將更顯著。同時,央媽的利率目標有望繼續維持穩定,因此,雖然美聯儲加息無望導致債市迎來短暫喘息,但昨日收益率并未大幅下行,與我們上周提出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3%附近震蕩的判斷一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