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對管理層《IPO扶貧意見》的恐懼難以想象
由于中秋長假,很多人擔心節后美聯儲加息,還是十分小心。其實,美聯儲9月加息并未達成共識,即使加息,對長期處在低位的A股也影響有限。周三,A股大盤跌了20點,成交量萎縮。看來在9.22美聯儲議息決定之前,大盤以縮量整理為主。但是從市場走勢看,凡是持有外生成長性的上海國資改革股、資產重組股的投資者,依然資金卡收獲陽線,盈利不小。關鍵還是在選股。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只強調貧困地區連續三年繳稅達2000萬元的企業,“即報即審,即審即發”,而沒有強調上市標準。遂使市場大多數人,包括多數媒體輿論,沒有去看《意見》全文,便得出了股市將出現貧困地區劣質企業大量上市的印象,產生極大的恐懼。其實,人們都忽視了《IPO支持扶貧意見》中的一段重要的內容:“對貧困地區企業的各項審核事項堅持”三公“原則,堅持標準不降、條件不減,確保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1、每年交稅2000萬元,等于說每年利潤2億元,這樣的企業,在目前2900多家上市公司中,也算上乘,在“標準不降、條件不減”前提下,讓它們上市,也無可非議。
2、《意見》只是規定,貧困地區合格企業只是可以插隊,優先上報、審核、發行、上市,這對其他排隊幾年的企業來說,不公平。但對二級市場投資者來說,誰先上市,都一樣。
3、市場擔心的是,為了兼顧各方利益,管理層很可能不得不雙管齊下,加快上市節奏,對二級市場增加供給壓力,造成股價中樞的下移。關鍵是,管理層能否真正做到“確保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4、由于現在每月2批、28家新股上市,已經是去年大牛市5000點時的擴容節奏。如果今后也能不超過這個數量,對股市的威脅并不很大。如果在此基礎上繼續加碼,則股市難以產生大行情,指數難有較大起色,只能是結構性的個股行情。
雖然,這些利空仍然存在,但解讀輿論(包括本人原先的解讀)所謂重大利空的主干部分,已不復存在,利空不是想象的那么大。這對投資者來說,多少得到一些寬慰。相信市場會慢慢消化,對《意見》作出客觀的評述。
以往中國股市不講三公和法制的事例,實在太多。如股市早期,公然提出,股市為國企扭虧服務,一家績優公司捆綁一家虧損公司一起上市。又如,郭樹清和肖鋼當政時,中國水電、中國交建、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中冶、西部礦業,都是改制不到一年,虧損,不符合公司法和證券法規定,靠特批上市,除了我寫文章反對,也沒有多少人出來說話。 但股市還是走過來了,還爆發了 2000--2001年 、2006--2007年,2014--2015年三輪牛市。
在我看來,證監會的扶貧新規,不是劉士余個人決定的,不可能收回。只要證監會能堅持兩個“不”(不降、不減)原則,那么,貧困地區有2億利潤的公司,不會有多少家,即使夠上市條件,最快也要等明年上市,到時再視實際情況再作評論。此“意見”的利空是客觀存在,只是不像市場想象的有那么大。大不了做好指數長期在3000點上下低迷盤整的準備,畢竟,證監會還要兼顧市場的穩定。投資者只要不準備離開資本市場,就只能面對現實,輕指數,重結構性熱點個股,照樣有獲利的機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