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新常態:政策邏輯與市場效果
中國股市頻繁“暫停IPO”、隨意關閉一級市場,成為世界一絕。據統計,在過去26年中,A股一級市場總計關閉9次,其中,最長的一次關閉時間長達15個月,累計關閉一級市場總時長高達5年半,這是世界的唯一與奇葩,也是市場低效與無效的最高表現。在注冊制時代,股民將學會獨立思考與審慎決策,并自覺遵從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遠離垃圾,他們將會懂得“用腳投票”的重要性,自覺減少短炒頻率,延長持股期,這將是中國股市新時代的來臨。只有注冊制能夠救A股、救股民!
一直以來,每當股市大跌,證監會就會采用行政命令、關閉一級市場;一旦股市走好,證監會又會命令“重啟IPO”。這樣做,不僅是政府對股市漲跌的直接管制與過度干預,而且更為嚴重、更為糟糕的后果是:它形成了強烈的市場預期與過度依賴。只要股市大跌,股民就會異口同聲地逼迫證監會“暫停IPO”,否則,就會威脅、謾罵,并進行人身攻擊。即便他們明白知道關閉一級市場后,股市仍會照跌不誤,卻可以自欺欺人、聊以自慰,并能順理成章地綁架監管層。然而,一旦關閉一級市場,要想“重啟IPO”,證監會又會是顫顫驚驚、如履薄冰,它不知道何時“重啟IPO”,才不會遭致股民反對、謾罵。這是中國股民耍無賴?還是監管層作繭自縛?
“暫停IPO”是A股市場的首創與絕唱。隨意關閉一級市場,是典型的過度行政干預。事實上,世界上任何股市,不管是發達的市場,還是落后的市場,政府都不會輕率地關閉一級市場。不過,令人欣慰的是,自2016年劉士余主席上任以來,他第一次打破了IPO節奏與股指漲跌掛鉤的舊格局,并使IPO節奏常態化,這也是筆者所稱的“IPO新常態”。據此可以斷定:A股“暫停IPO”的舊時代已經終結,這也意味著“暫停IPO”將徹底退出中國股市的歷史舞臺。A股IPO新常態,實際上,是將IPO擴容與股指漲跌切割開來、不再捆綁,其政策邏輯大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開IPO大門,堵“買殼”后門,打通退市通道。
上市難、退市更難,一直被市場詬病。因為上市難,所以退市更難;退市難的原因就是上市難。這是不容顛倒的因果關系。由于A股IPO審批排隊一般需要兩、三年時間,如果再趕上“暫停IPO”,結果就更糟糕。這樣的IPO體制,不僅會形成IPO大堵塞、IPO堰塞湖,而且還會整垮、耗死許多正在成長的優秀企業。正是為了應對IPO排長隊、高風險,一些精明的企業(包括一些皮包公司)試圖避開監管、圖謀監管套利,它們借助定向增發+買殼上市,搶購有退市可能的垃圾股,結果卻能賺得盆滿缽滿,因此,垃圾股成了香餑餑、搶手貨,垃圾股不僅無法體面退市,而且還遭到市場暴炒,嚴重扭曲股價信號,致使股市喪失優勝劣汰、資源配置功能。
因此,要想讓垃圾股體面退市,就必須解決IPO排長隊及堰塞湖的問題。只有解決了“上市難”的問題,才有可能讓“退市難”迎刃而解。換句話說,只有“上市易”,才能帶來“退市更易”,這也就是所謂的“大進大出”。例如,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股市每年IPO數量上千家,IPO數量明顯超過退市數量;但在90年代中后期開始,每年股票退市數量開始超過IPO數量。IPO擴容提速常態化,一方面有利于化解IPO堰塞湖,另一方面則可以大大縮短IPO排隊時間,提高IPO效率、降低IPO成本,引導優秀企業進IPO大門、關買殼后門。當垃圾股的殼無人問津時,股民自然會“用腳投票”,讓垃圾股體面退市。
(二)充分滿足股民打新、炒新的巨大需求,服務實體經濟。
股民對打新、炒新的巨大需求,主要體現在兩組數據上:第一,新股申購中簽率超低,比中六合彩還難,近年來,新股申購中簽率只有萬分之幾,新股供給無法滿足股民打新的巨大需求;第二,新股上市首日“秒停”(44%),大多數新股上市必須連拉10個以上漲停板(10%),曾有新股上市后連拉30個漲停板,次新股炒作一浪高過一浪,市盈率一口氣被炒到80倍之上,甚至百倍之上,這表明股民炒新熱情十分巨大。
其實,就連傻子都知道:盲目打新、瘋狂炒新的背后,是一、二級市場存在巨大差價:當創業板平均市盈率高達80倍時,IPO市盈率卻不允許超過23倍,這就是人為制造的一、二級市場巨大差價,這也是股民為什么要將新股價格一口氣炒到位的真正原因。因此,IPO擴容提速,一是可以充分滿足股民打新、炒新的巨大需求,二是可以更好地將社會資金導入實體經濟,支持實業興邦。
可以預料,當IPO擴容至一定程度時,新股申購中簽率就會從萬分之幾提高至千分之幾,甚至可能提高至百分之幾,這將大大滿足股民打新需求。與此同時,IPO擴容也會讓新股炒作逐漸降溫,新股上市后連拉漲停板的數量,就會從10多個降至5個以內,這是很好的一種效果。當所有新股連拉漲停板的數量都降至兩、三個以內時,可以考慮適度減緩IPO擴容速度。這也意味著一、二級市場的差價已縮小到合理狀態。
(三)中小企業IPO大擴容,有利于平衡供求,化解小盤股泡沫。
在大盤權重股無人操縱的情況下,大盤指數雖然滯漲,但中小盤個股炒作卻十分猖獗、股價拉升十分兇悍,許多個股股價已超過6000點的水平,大部分個股泡沫累累。盡管目前仍處“指數熊市”,但絲毫也不妨礙個股暴炒,這就是所謂的結構性泡沫行情。截止本周三收盤,市盈率高達百倍以上的股票多達1296只,占所有A股的1/3以上,這是十分恐怖的數據。市盈率高達50倍以上的股票超過2000只,占所有A股的2/3。這就是所謂“指數熊市”下的結構性大泡沫?
當大多數股民死盯大盤指數炒股并虧損時,大量機構與牛散卻根本不必理睬大盤指數,而是埋頭暴炒中小盤個股,瘋狂拉升其股價,從中獲取暴利。這就是結構性泡沫行情:凡是死盯大盤指數漲跌的散戶,大多是虧損的;相反,凡是不理睬股指漲跌的投資者,都在參與暴炒個股,從中漁利。
大盤指數滯漲,個股如此泡沫累累的根本原因是:投資者偏好炒小、炒新、炒差,而大藍籌、大盤股被投機者所拋棄,因此,要想化解小盤股泡沫,唯一對策就是加速小企業IPO,尤其要擴大中小板和創業板IPO規模,進而平衡供求,化解小盤股泡沫。可以預料,當小盤股IPO擴容到一定程度,創業板平均市盈率就會從現在的80倍降至50倍以內,這表明投資者開始變得理性,市場供求關系得到了大幅改善。
(四)IPO擴容常態化體現了市場的包容性,也是注冊制改革的重要訴求。
注冊制是市場化、法治化改革的最直接體現。注冊制的實施,將意味著A股市場將會變得更包容、更開放,一級市場將會“去行政化”,證監會將會從“實質性審核與審批”雜務中超脫出來,它將更加專注于市場監管,并能更效地打擊證券違法犯罪活動,證交所將會獨立制定IPO標準及退市標準,并獨立負責IPO實質性審核及退市核準,審核結果報備證監會即可。
不過,注冊制的包容性及開放性,一定會帶來A股市場的大開大合、大進大出,這是必然的。因為IPO效率提高了,IPO成本降低了,IPO變得不再神秘或高不可攀,到那時,IPO身價將會大跌,許多企業可能會主動廉價IPO,比方,2元、3元發行價,這也是注冊制更包容的必然結果。過去一家企業IPO的募資額度,將來可能被更多企業分享。
例如,舊制度下,一家公司IPO募資可能高達20億,未來一家公司 IPO募資可能只有兩、三億,也就是說,在IPO注冊制框架下,可以讓更多小企業分享IPO機會,而不是少精“精英”企業壟斷IPO權。早在2003年,印度兩大股票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總數就超過了6500家,1997年美國三大證交所(主板NYSE、中小板AMEX、創業板NASDAQ)上市公司總數接近9500家。2016年底,我國A股上市公司才首次突破3000家。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