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鞋服企業步伐穩健 邁向濱海新時代
在溫州的東部,一塊改革潛力的投資區域。
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從零起步、從小到大,發展空間不斷拓展,現轄國家級狀蒲園區(委托高新區管理)、濱海園區、金海(丁山)園區和天成墾區,委托管理4個街道,現轄面積95平方公里,隨著甌飛工程的開拓,區域規劃總面積將近120平方公里。
從過去的狀蒲園區到現在的濱海新區,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舞臺越來越靠近大海,伴隨著濱海時代的到來,面朝大海的這份契機將越來越凸顯它的價值和榮耀。
“十二五”期間,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溫州市委、市政府“三生融合、幸福溫州”建設和打造都市型功能區的戰略部署,以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著力實施“產業興區、海洋經濟、科技人才、生態環境、城市化推進”五大戰略,堅持工業化與城市化雙輪驅動,圍繞做大做強產業,做好做優環境,加快推進開發區擴容改造,突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升基礎設施、生活配套設施水平,重點做強一批龍頭企業、培育一批新興產業、打造一批集聚園區,把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成為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相融、宜商宜居宜創業的濱海新區。
產業興區再次騰飛
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優勢在于產業,潛力、希望和出路也在于產業。開發區確立“產業興區”的戰略地位,將“做強二產”和“做優三產”作為“產業興區”的兩大重點,以濱海園區、金海園區、天成墾區等產業園為集聚平臺,大力培育龍頭企業,發展新興產業,打造產業集群,發揮“創新驅動”與“投資驅動”的引擎作用,全面提升開發區產業綜合競爭力。
2011年,開發區實現GDP屬地163億元,在地138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屬地463億元,在地384億元(同比增長13%);財政收入23.5億元,同比增長13.9%;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3億元,同比增長64%,投資率超100%。完成進出口總額15億美元,同比增長15%,其中外貿出口12.8億美元,同比增長13%。
開發區堅持大項目帶動,今年引進總投資2億元以上新興產業項目17個,以匯潤機電為代表的濱海一道19個工業項目基本竣工,以博德包裝為代表的8家企業集體開工投產。
開發區以轉型發展主線,構建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優勢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在內的,結構合理、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凸顯溫州科學發展先行區和示范區的地位,引領溫州產業加快升級。
新興產業是未來經濟發展新的增長引擎,開發區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汽車關鍵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海洋產業等五大新興產業。力爭到2015年,五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開發區工業增加值的50%以上。{page_break}
根據在建和引進的五大戰略新興產業項目情況,開發區“十二五”期間重點實施新興產業培育發展“2020”工程,即培育發展20家產值20億元以上新興產業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帶動發展。
這20家企業是濱海園區的正泰、富士產業園、百力橡膠、雪花、立可達包裝、匯潤機電、人本集團、福達股份、光達電子、博德包裝和金海園區(丁山)的中光科技、上力叉車、環科電子、瑞明汽車、華通電力、天晶新能源、澳博新能源、索樂新能源等20家產值20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在不久的將來都將竣工、投產和達產,新投產企業總的增量產值達到500億元。
借助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好機遇,開發區實踐海洋經濟視野下的新使命,加快建設“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的國家級海洋與農業高科技園區,大力發展海洋先進裝備制造、海洋醫藥與生物制品、現代海洋漁業等海洋新興產業。
傳統產業的優化提升是開發區經濟提升的關鍵所在。通過實施價值鏈提升、行業整合重組和產業技術提升,全面推進服裝、鞋革、食藥機械、民用電器、水暖潔具等傳統優勢產業的轉型升級。在開發區政策引導下,一批企業加快了轉型升級步伐,如萊麗斯鞋業從做鞋向LED產業轉型,亨美服裝向光伏產業轉型,喬頓集團向金融創投服務業拓展,法派向物流控制與品牌運營商延伸,歐龍電子向上游特種檢測設備業延伸,正康實業由低端的摩托車配件向精密不銹鋼管轉型等。
針對不同行業和企業需求,開發區采取多種服務模式,打造全方位技術創新平臺。開發區與哈工大、西安交大、華中科技大、浙江大學以及溫州大學等高等院校保持著產學研戰略合作關系,已經建成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和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心。得益于開發區與哈工大搭建的產學研合作平臺,許多公司有了技術、研發、人才、項目的“蓄水池”,走上了轉型升級的捷徑。如浙江金利電子有限公司與哈工大合作的貨幣現金清分機,目前實現了批量生產;人本集團看中的國家發明二等獎“軸承潤滑”技術、浙江裕泰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意圖引進的緊固件故障分析儀等諸多項目均在進一步接洽中。
在開發區,產學研合作這把“金鑰匙”,已為企業打開了產業轉型升級“魔盒”。在開發區的努力下,產學研的途徑越來越廣。
環境立城三生相融
環境就是生產力。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發展的水平,在很大意義上也取決于環境對經濟要素的吸引程度。開發區通過大力實施“環境立城”戰略,建設成為環境優美、宜業宜居的生態文明新區。
“一核、三片、五組團”是開發區最新的規劃布局,布局以高遠的規劃定位引領開發區經濟轉型發展。“一核”即環金海湖打造占地約2.32平方公里的現代化濱海新區的核心區,集聚行政辦公、科研孵化、金融商務、人才居住、公共服務、生態休閑等城市配套。“三片”即按照“西部統籌發展、中部優化提升、東部集聚拓展”的原則,推進西部海城、沙城、天河三個街道、中部星海街道、東部的金海街道和甌飛工程三大功能片區統籌協調發展;“五組團”即除環金海湖濱海新區核心區外,在全區打造星海、金海、沙城、天河、海城五大生活配套服務組團,為開發區建設“三生”相融的濱海新區提供全面的配套服務支撐。
按照建設現代化濱海新城區的要求,開發區“拆”“治”“建”多管齊下,提升區域環境。一方面推進“無違章”示范園區創建,做到沿河沿路無視覺污染、無違法搭建。同時結合繞城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居住區建設,實施規劃建綠、見空插綠、拆違擴綠、配套增綠,提高城市立體綠量和綠蔭率。鼓勵企業開展立體綠化,打造“金角銀邊”,打通沿河慢行綠道。
造綠行動中,企業是當仁不讓的主力軍,52家沿河企業和28家沿路企業,積極參加“兩拆兩綠”行動。如金帝鞋業有限公司“認建”小游園,將濱海園區蓄水河旁的2000平方米“菜地”,變成綠樹成蔭的小游園,首批小游園尋找養護“園丁”,得到了歌特服飾等綠地附近企業的積極響應。
走進濱海園區,小游園星羅棋布,綠樹成蔭,點綴在工業廠區之間,為“鋼筋混凝土”園區增添了不少綠意。在金海園區的建設工地,金海湖公園成了生態園區的金名片,占地面積約630畝,其中綠地面積為26.3萬平方米,占總面積的62.64%,一期種大樹工程基本完成。據統計,僅去冬今春,全區新增綠地51.5萬平方米,人均綠地面積從6.78平方米提高到16.67平方米。
開發區今冬明春計劃將新增綠化面積102.3公頃,包括3個區級綜合公園、16個小游園、7.84公頃慢行休閑帶、3個景觀提升工程、1個苗圃基地及12公頃環城河防護林。屆時,開發區濱海園區人均綠地面積將達到39平方米,城市綠地率達29.96%,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8.34%。{page_break}
生態經濟是開發區下一輪發展的重中之重,將發展工業循環經濟、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實施節能降耗等作為開發區發展生態經濟的重要載體和工作重點。
開發區將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再生利用,有序推進工業“三廢”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加快建設污泥綜合利用熱電聯產項目,新建濱海園區兩座、金海園區一座中水回用廠,到2015年中水回用率提升到12%以上。
推進節能降耗也是開發區的工作重心。開發區將引導和促進重點行業企業節能降耗的技術改造,推動消耗高、效益差、技術落后的工藝和產品的淘汰,挖掘工業節能潛力。大力推廣節能建筑技術,鼓勵使用安全、節能、可循環利用的綠色建材,優化結構設計,建設低能耗建筑。
城鄉統籌創業樂土
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開發建設成果與周邊鄉村群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區帶街道,加大街區化改造力度,構筑健全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開發區按照“拉大城市框架、優化空間格局、提升城市功能、統籌城鄉發展”要求,全面實施城市化推進戰略,推進海城、沙城、天河、星海、金海(待成立)五個街道的城市化水平加快提升、城市設施網絡加快一體化、城市服務功能加快完善,成為宜商宜居宜創業的濱海新區。
發揮地方經濟的輻射帶動,提高對全市經濟社會貢獻度。開發區“十二五”期間將重點推進沙城、天河、海城街道的農房集聚建設。設置一批社會服務中心,建設一批農村新社區和城市社區,促進公共服務的城鄉一體化配置。
推進城市的有機更新。加快實施“退二進三”和“廠居分離”,優化城市布局,改善片區人居環境。在金海園區劃定“退二提二”區域,配建一定比例標準廠房,設定入園門檻,鼓勵退出企業經過股權重組、品牌聯合、技術提升后進入園區發展。強化濱海園區街區化改造,利用金角銀邊實施公園綠地,建設休閑景觀集中點,結合城市軌道交通出站,進行街區建筑造型改造,突出開發區歷史文化品位和開發區城市精神塑造。
“十二五”期間,開發區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將達到605億元。其中重點實施固定資產投資“1610”工程,即16項固定資產投資額超10億元重大項目建設,“十二五”期間總投資290億元。一是基礎設施項目,投資額約62億元,主要包括金海園區(丁山)市政工程、天成吹填及市政工程、高速復線及對外交通樞紐工程、大羅山隧道工程等。二是功能配套項目,投資額約100億元,主要包括市民服務中心及其配套工程、金海湖公園及中心綠帶建設工程、金海園區(丁山)城市綜合體工程、金融中心及配套工程、物流園區建設工程、科技孵化器及配套工程、總部大廈與發展大廈等工程。三是民生改善項目,投資額約66億元,主要包括濱海實驗學校,金海醫院、學校等民生工程、保障房建設工程、街道“村房兩改”工程、大羅山環線公路及配套開發工程等。
到2015年,在溫州東海之濱一座“三生”相融、宜商宜居宜創業的濱海新城區必定崛起。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將成為引領溫州全市發展的高端產業集聚區、生態建設示范區和城鄉統籌先行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