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商人將中國紡織品推向世界
在中國東部浙江省紹興市西邊幾公里的郊區,坐落著一個古老的小鎮——柯橋。縱橫的水道、古樸的石橋、靜謐的青石板路曾經是這個小鎮最具代表性的風景。
而現在,柯橋卻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集散地,全球四分之一的紡織品貿易在這里成交。因此小小的柯橋成了一座不折不扣的迷你地球村,各種膚色的商人穿梭在柯橋的大街小巷。
阿貝德·侯賽因是來自巴基斯坦西北城市白沙瓦的商人,他的貿易公司辦公室就在緊鄰柯橋輕紡城步行街的天宇大酒店內。
在這個酒店里駐扎著30多家巴基斯坦商人注冊的貿易公司,專門從事把中國的紡織品出口到中亞、南亞、東北亞和東歐各國。阿貝德告訴我們,早在1990年就有巴基斯坦商人到柯橋經商了,他自己是2002年來的,到現在已經10年了。
阿貝德說,來柯橋之前他是在義烏,也是經營紡織品生意,后來在朋友的介紹下才來到這里。他告訴記者,現在在義烏經商的巴基斯坦商人有4、5千人,來自巴基斯坦各地,而在柯橋經商的大多數是來自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區的普什圖族商人,包括常駐和短期駐留在這里的巴基斯坦商人大概在1500人左右,所以盡管義烏的巴籍商人更多,但是這些普什圖族商人還是親切地把柯橋稱作中國的小巴基斯坦。
阿貝德所言不虛,走在天宇大酒店所在步行街上,確實會讓人恍惚地感覺是走在巴基斯坦的街道上。身穿巴基斯坦民族服裝的商人們三三兩兩的穿梭在行人中,街旁的商店里也放著印巴風格的音樂。
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品貿易中心,柯橋以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一流的軟硬件設施吸引了世界各國的客商,把中國的紡織產品銷往全球。28歲的塔利布·薩菲爾·艾哈邁德也是來這里淘金的巴基斯坦商人,不同的是他不是個體商販,而是總部位于韓國首爾的一家紡織貿易公司駐柯橋的首席代表。
艾哈邁德說他們的公司在土耳其、俄羅斯、巴基斯坦、韓國以及南歐各國都設有自己的分公司,這些分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把中國的紡織品銷往這些國家和地區。柯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交易中心,因此總部派他到這里掌管的業務一方面是出口中國的產品,另一方面是掌握中國紡織品市場的需求信息,把其他國家的特色紡織品銷往中國。
艾哈邁德和大部分在柯橋經商的普什圖族商人不同,他來自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在美國接受高等教育后進入商界的他與其他只從事簡單的轉手貿易的商人不同,艾哈邁德對于外商在中國的經商環境以及中巴經貿往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著更多的關注。
他告訴記者,目前每年中巴之間的貿易額中中國向巴基斯坦的出口占到了90%,巴基斯坦向中國的出口僅占一成,為此兩國政府應該采取更多的措施,促進雙邊貿易的均衡發展。艾哈邁德希望兩國的相關機構能夠更加有效地協調,為經商者提供更加便利的商務環境。
柯橋所在的紹興是中國大文豪魯迅的故鄉,因此艾哈邁德為自己起的中文名就叫魯迅。他告訴記者,生意的往來需要文化上相互的理解和尊重,他希望將來自己能夠為同胞更好地融入柯橋的當地文化和生活做一些具體的工作。
與年輕的艾哈邁德相比,40歲的奧郎·澤布算得上是在柯橋的巴基斯坦商人中的領袖級人物。在柯橋,奧郎·澤布是公認的最成功的普什圖商人,他的經銷商遍布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各個地區。
奧郎·澤布說,他是10年前來到柯橋開始經商的,他親眼目睹了10年間柯橋的變化,也目睹了10年間來來往往的各國商人的成功和失敗。他驕傲地說,從某種角度來看,可以說外國商人造就了柯橋的輝煌,當然柯橋也為他們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現在他自己在柯橋安了家,妻子和兩個兒子和他一起,每天下班后帶著妻兒在美麗的瓜渚湖邊散散步,在小區里和中國鄰居聊聊天,看著兒子用中文和中國小朋友們盡情地玩耍,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談到自己的成功,奧郎·澤布說自己經商有三條原則,就是誠實、守信、守時。祖祖輩輩普什圖商人最看重的就是信用,不管時代怎樣變化,經商最基本的準則永遠不能改變,這些會不斷帶來的財富和幸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