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無為棉花種植將減少10.15%
谷雨季節即將來臨,種棉準備工作已逐步開始。無為棉花協會為了掌握好2013年無為縣棉花的實際種植面積,給政府領導和企業及涉棉人士當好參謀,于本月1日開始,在全縣重點產棉鄉鎮進行實地調查,共10個鄉鎮,每個鄉鎮選5戶,共計50戶。該50戶耕地總面積為467.4畝,2012年實際種棉面積為325.6畝,2013年3月份意向調查植棉面積為295.6畝,兩比減少面積為30畝,減少比例為10.15%。2012年無為縣植棉總面積為589800畝,以此推算出2013年無為縣植棉面積應為525807畝。多年來,無為縣一直是全省棉花面積和產量最大的縣,也是全國產棉大縣之一,今年減少面積之多,幅度之大,通過調查分析,有幾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在去年8月上旬,棉花長勢良好,眼看是個豐收的年頭,不料遭到臺風“???rdquo;的重創,使全縣90%以上的棉花全部倒伏,接著就是長時間陰雨連綿的天氣,致使當年的棉花受到重災。經調查,全縣2012年畝均產籽棉只有326斤,許多棉農講到去年的臺風,仍然心有余悸,認為種棉花抗災能力弱,臺風和長時間的陰雨年年都有,豐收保障不大。
2、糧棉比價不合理,種棉花即使是個豐收年頭,很難達到畝產值2000元以上,而一年種一季小麥,再種一季水稻,畝產值可達2500元左右,比棉花強。而種糧食國家還有補貼,每畝在150多元以上。其次,種棉花投入成本大,時間長。要想種好棉花,畝投入成本在600元以上,從種到收要有9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全過程。
3、隨著國家對土地政策的落實,農民自愿實行土地扭轉,許多種糧大戶成片成片地租用農民的土地,租金年年上升,今年最高每畝租金在700元以上,他們大量地擴充水稻,并且能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和鼓勵。類似情況在無為東南鄉比較突出。這是使棉花面積大量減少的主要原因。發展下去,無為可能失去全省產棉大縣的光環。
4、主要勞動力外出打工,在家務農的90%以上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種棉花不講究,怕的是地閑著可惜,能收多少是多少,生活來源是靠在外打工的孩子們帶錢回家。這也是棉花產量上不去的直接原因。
5、近兩年來,國家雖然出臺了收儲價格政策,目的是保護農民利益。調查中發現,大部分棉農不知道什么叫收儲價,只把棉花賣給上門收購的棉販子。經協會調查,2012年國家出臺的收儲價格是20400元/噸皮棉,折成籽棉每100斤應在422元左右。而去年棉農實際交售的均價只有398元每100斤,而軋花廠收購的均價是423元每100斤,中間有相當大的差價落入棉販子的腰包。價格賣不上去,也是挫傷植棉積極性的主要原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