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創業者來說 高昂的租金戳中了“痛點”
前不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全國兩會上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透露,將出臺更多措施來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政府為市場清障搭臺的同時,市場早已開始行動。在房地產界,3月初萬科原高級副總裁毛大慶辭職創業事件,使“中國版WeWork”及其商業模式一夜間吸引無數眼球。
據了解,其實中國版WeWork早在幾年前就已有落地,那么其現實生存狀態如何?這類企業究竟靠什么來盈利?在這一平臺上,創業企業與天使投資們又是如何考量?這一模式能否給高空置率的寫字樓市場帶來希望?
由于互聯網經濟和創意產業的風行,大量創業者需要價格低廉、品質有保證又有濃郁創業氛圍的辦公場所,這在某種程度上促成了“中國版WeWork”的興起,比如SOHO 3Q、蜂巢辦公空間、世鰲國際等等。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曾表示,雖然自己不會設立風投基金,但是會邀請天使基金進入SOHO 3Q。蜂巢CEO張鵬則表示,公司會提供金融服務支援,旗下有金融合作伙伴,不僅會提供辦公空間,也要做企業孵化器。還比如瑞安房地產在上海楊浦區開發的“創智天地”,也與天使投資合作,同時這里活躍著寬帶資本、農天資本、遨問投資、大學生創業基金、快創營等投資機構。
但是,上海一家產業園的副總告訴記者,目前所謂的“孵化器”或者“天使基金”其實都不掙錢,真正掙錢的還是房地產。開發商引進天使基金的目的,還是為了吸引租客,并能爭取一部分產業支持政策。
上述說法多少為中國版WeWork的未來投下一絲陰影。雖然中國版WeWork客觀上能夠增加寫字樓的租賃需求,但其“掛羊頭賣狗肉”的運營方式似曾相識,讓人聯想起類似的旅游地產、養老地產等概念,能夠走多遠還是一個未知數。
記者了解到,與傳統的創業孵化園相比,目前服務式辦公空間對入駐客戶的準入門檻較低,基本上只要能提供合法的身份證明并及時交付租金,任何個人或者團隊都可以進場辦公,并享受所有的公共服務。
上海一家孵化園的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種針對個人的辦公租賃,打破了傳統思維束縛,使商業地產有了更多潛在客戶;但是較低的入駐門檻也令租戶層次和質量良莠不齊,其中真正的創業團隊數量可能比較有限。
據了解,服務式辦公室的租賃時間普遍較短,SOHO 3Q的最短租期僅為一周,最長也只有12周,蜂巢辦公空間的收費也是以月為單位。盡管租期到了可以續約,手續也不復雜,但如此短暫的租期設置,很明顯,其主要的出租對象是那些不需要長期辦公的小企業主、本地市場開拓者、辦公室暫時緊缺者和過渡時期使用者等。
不久前,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曾表示,短租服務的對象不僅僅是創業團隊,服裝設計師、自由撰稿人等,一切有辦公短租需求的人都可以通過網上預約,到SOHO 3Q來辦公。
從價格上來說,服務式辦公室也要比一般辦公樓的租金昂貴。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測算,北京望京SOHO建筑面積為5091平方米,共計655個座位,如果滿員的話,那么一個工位的單價為18元/平方米/天,而周邊寫字樓的價格普遍為6~9元/平方米/天。在蜂巢辦公空間徐家匯店,一個工位的價格為4000~7000元/月,一個標準工位面積約為20到30平方米,租金約為6.5~10元/平方米/天,高于周邊辦公樓5元/平方米/天。
相對高昂的租金費用對創業團隊而言是沒有吸引力的,尤其是那些有初期租用需求的創業者,創業成本對他們而言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一名創業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服務式辦公通常提供了很多可以滿足他們辦公需要的增值服務,但是成本仍然是他們需要操心的主要因素之一。
協縱國際首席執行官黃立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創業者的“痛苦度”遠遠高于美國。美國創業者實際上是自由職業者,收入穩定,有足夠的支付實力,而中國創業者未來的不確定性很大。
WeWork要做的事情,實際上黃立沖幾年前就嘗試過了,結論是不能做。因為美國的物業租賃價格與其創業者的收入之比跟中國完全不同。比如,加入同一個會員中心,在美國使用一個月的價格是400~500美元,對美國創業者來說代價不高,在中國也是400~500美元,但卻可能是一名創業者一個月或半個月的工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