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珠可能是宋代衣服飾品 顯示主人身份不一般
宋夾城考古現場近日出土了一批銅器。經過研究,考古專家推斷出這些文物都是宋代的,但關于它們的用途的寓意,目前還無法知曉。
揚州宋夾城新發現:青銅花瓶腹"藏"彩珠顏色鮮艷
揚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印志華告訴記者,因為是首次看到這些宋代“寶貝”,對于這些文物的結構的器物,這是不是頸瓶的支撐架,還不能斷定。
最讓印志華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體態“肥胖”的疑似花瓶的器物。印志華告訴記者,該器物外面是銅缶,里面套了一個瓷罐,瓷罐里裝的泥土中夾雜著很多細小的琉璃珠,有紅色、黃色、藍色、綠色,重見天日色澤還如此鮮艷,現在也很少能看到做工這么精細的琉璃珠。印志華認為,這些彩色細小的琉璃珠,可能是高檔衣服上的飾品,這就顯示出主人身份很不一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專家蔣忠義贊同這種說法。他告訴記者,這些細小的彩色珠子,俗稱料器,曾在一些城市的大墓里發現過,是墓主人衣服上的裝飾品,“古人也像現代人一樣穿著很考究,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編織起來,縫在衣服上,看起來閃閃發亮的”。蔣忠義說,但這些琉璃珠為何放在瓷罐里,瓷罐外面為何又有一個銅缶,其寓意還不清楚。不過,這些文物的重見天日,至少可以反映出當時人們的生活氣息以及工藝品的水平情況。
【新聞附件】
料器
料器以一種熔點較低的玻璃為原料制作,最早由西域地區(今中國新疆及中亞地區)傳入中國。到明代萬歷年間(公元1573~1620年),中國北部山東省博山地區的料器制作已十分興盛,并流傳到北京。
明清時期的料器生產,以北京和山東博山兩地最為著名。山東博山料器享有“博山美術琉璃”之稱。博山料器以仿制玉石、瑪瑙、珊瑚等名震四方。特別是實用性與裝飾性相結合的料器雕刻,制作極為精美。其品種包括日用品、裝飾品和首飾等近千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