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業未來十年將進入“后危機時代” 中國服裝不再低價
今日在北京海航萬豪酒店舉行“中國服裝十年?品牌與戰略—2010網易服裝高峰論壇”,邀請相關政府領導,國內知名服裝企業高層,服裝行業專家學者,一同對中國服裝行業過去的十年與未來十年進行回顧與展望。
在論壇中,歐美同學會留美分會理事程永如表示,服裝業未來十年將進入“后危機時代”,后危機時代可能人們更多的講規則來進行博弈,公平貿易將深入人心,而中國的服裝業也將走出低價。
程永如:大家好,很高興參加中國紡織十年論壇。我首先想說我今天說的觀點是代表我個人的,不代表商務部正式的觀點。我想跟大家談的是兩句話,一個是規則博弈,一個是制度競合。兩個層面,一個是規則的問題,第二個是制度的問題。為什么要討論這樣的問題?中國加入WTO也是十年,所以這個論壇我覺得非常好,我們回顧過去的十年、展望未來的十年,應該是非常有意義的。
中國加入WTO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給我們各個行業也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特別是正式加入WTO,各國眾說紛紜,但是無論如何對我們服裝行業,對《中國紡織工業振興規劃》行業是一個福音。
所以今天講四個方面,一個是過去的十年我們簡單的回顧一下,再一個是去年的金融危機,還有未來的十年,另外我們做一下今年的探討。
其實過去十年可以總結應該說全球化方興未艾,但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后也有這樣的過程,但是真正的與全球經濟連為一體是加入WTO,在體制上、觀念上、意志上,再加上市場都是,所以應該是融入全球的時代。伴隨著全球化的浪潮,跟著全球化帶來的波浪起伏,市場好的時候我們一塊高興,市場不好的時候我們也一樣受到影響。其實加入WTO應該說是給我們紡織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2005年我們加入了WTO,多邊談判最大的成果就是紡織品一體化,其他國家取消配額,2005年1月份的時候配額沒有了。但是沒有了之后,因為我們長期積累了,所以我們有一段時間快速增長,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們想一想,2005年也是風起云涌。從美國、歐盟、巴西、南非很多發展中國家,甚至突尼斯這樣的國家都要跟我們談出口限制,我們有一個條款,只有增長7.5%,還有的說要跟我們談其他的限制措施。所以中國政府包括中國業界都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但是我想全球的自由化、全球貿易發展、自由的貿易是一個進程,畢竟是一個曲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逐步的恢復自由貿易。2005年紡織品配額取消以后,我們為了環境的需要簽訂了一些協議,到2008年底的時候,包括2007年歐盟就沒有這個措施了,08年跟美國的措施終止了。但是現在還有一些監控的問題。
2009年金融危機時期情況特殊,但是我想一個是因為有了以前配額的問題,有配額的保護,所以其他國家的同類產業對我們中國產品提起的各種各樣的貿易保護的要求相對少一些,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這些少一些。但是配額取消以后,有一年的觀察期,2009年的數據都給其他國家,像歐盟、美國他們有這種監控,這樣的話給他們提供了基礎的數據。從這些數據看來2010年的情況怎樣就很難說,但是我們說外部環境的變化,加入WTO的規則,逐步的消除一些對我們中國不利的規則,我想中國的十年也是這樣的過程。大家知道,我們有一些條款,當然中國政府也是堅決反對的,包括美國的輪胎特保案,中國政府強烈反對。還有一個市場經濟的條款,也將取消。所以我想我們中國政府在這段時間內逐步的趨于公平。
這是外部環境,我今天主要講國際環境。很多競爭體現在價格這一塊,特別是我們很多的品牌,包括我們國內很有名的品牌,很生動活潑的品牌,到了國外以后有文化的差異,比如說報喜鳥這樣的名字多好聽,中國的文化是很可喜,但是如果翻譯成英文報喜鳥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文化的差異。另外國外的消費者對這個品牌有一個接受的過程,所以中國的品牌打入國際市場在國際上形成大的品牌還有一個過程。還有一個誠信體系的建設,還有成本的上升,勞動力、人員、資源瓶頸的約束。差距剛才已經講了,品牌的國際化,還有我們可持續的發展,鼓勵價格競爭的模式的發展,這種發展模式應該是沒有太多的持續性。
2009年是危機時期,剛才實際上王茁也講了,消費者信心不足,各國采取了一些政策,包括各國的貿易政策也有一些調整,減少進口啊,扶持本國產業的發展等等。我們中國政府也在危機時期也采取了一些應急措施,包括出口退稅的重新回調,有關政策的回調,都是有特定的歷史條件的。但是在去年紡織行業我分析了一下消費好一點,去年我們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我們在規則上允許的兩反兩保的措施。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各種各樣的保護措施,昨天我們剛剛看推出了一個報告,2009年貿易報告,貿易報告說全球貿易保護還不錯,但是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應該是比較嚴重的。大家知道最新的數據,我們去年的出口占9.6%,前年是8.86%,但是我們遭受的反傾銷占全球35%左右,反補貼占全球70%左右,這樣的話我們的貿易差非常嚴重,而且長期存在。
去年我們整個全球的貿易出口下降12%,也是二戰以來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中國也是經過多年的增長,出口下降16%,進口下降11%,所以對我們的產業、對我們的就業、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都造成了嚴重的挑戰。全球化也遇到了一些挑戰,包括資金、人員的流動的影響。我想未來的十年的話,我總結出來四句話,不一定那么準確,供大家參考。
我想從未來十年,因為中國加入了全球貿易體系,全球經濟體系,所以中國的一舉一動,中國的企業行為都對全球的體系產生一些影響。國際競爭不可避免,我們這幾年增長比較快,所以我個人覺得可能是存在國際競爭中國化的問題。我也講了,中國制造增值是很多方面的,跨國公司,像日本、韓國包括德國,他們的原材料,他們的半成品在中國加工再出口,我們的中國制造已經變成了全球制造。但是要貼的標簽是中國制造,那可能要出現國際競爭中國化的問題。
第二個是我們的國內市場開放,我們國內引進外資,所以我們國內的競爭也是激烈,顯示出國際化的傾向。我們國內的服裝企業我想也跟國際的指明品牌也開始了競爭,隨著我們價值鏈的攀升。第三個是貿易摩擦常態化,從前幾年入世以來也是。另外貿易規則公平化,這需要我們努力,因為貿易規則我們是后來加入WTO的,貿易規則很多對我們并不公平,我們要積極的爭取規則,所以我想我們的政府、我們的各界都去爭取公平。這個規則逐步趨于公平,但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另外什么是公平的規則、什么是公平的貿易,各有各的說法。
我想未來的十年可以稱為后危機時代,為什么叫后危機時代?因為危機并沒有完全過去,但是我們討論后危機時代是以一個更長遠的角度、更寬的視野看待我們中國的發展。在這樣大的格局情況下,因為金融危機讓很多國家痛定思痛,包括美國發生了一些變化,消費結構進行了調整。像法國考慮到法國企業競爭力的問題,所以制造業的回升、制造業的恢復,整個產業和全球格局的競爭,我想這是后危機時代的一些新的變化。
后危機時代可能人們更多的講規則來進行博弈,因為我們以前講國際規則,實際上我們加入WTO十年了,我本人也做了七、八年的時間。所以什么是規則?我們針對國際規則這個話要重新分析,我們應該講國際慣例,但是對于規則,我講更多的是要增加對規則的了解,規則有很多解釋,我們怎么解讀它。因為各國都認為它在應用規則,但是是不是嚴格的按照規則在走,這里面有一個博弈的過程。
另外公平的貿易這個觀念深入人心,我們一直強調自由貿易,強調貿易保護,現在更多的強調公平貿易。西方社會包括歐盟、美國甚至非洲一些國家,國際社會現在有一個比較流行的詞就是公平貿易。前一段時間到英國出差,我住的賓館里面喝的茶上面都貼著“公平貿易”這樣的標識,跟我們理解的也是一回事,消費者看到這樣的標志可能就愿意多花錢買,這里面存在價值觀的問題。他們覺得這個產品生產的過程,工人的條件各方面都很好,而且作為進口商并沒有盤和我們的進口商,并沒有盤和我們的農民,所以這樣是公平貿易,這是一個新的概念。現在在歐盟,如果你的商品標志上貼著“公平貿易”的話,很多消費者寧可多花一點錢也愿意買,這里面有一個公平的觀念深入人心,到底什么是公平,各有各的說法。
另外我想提醒,在后危機時代,中國將走出低價時代。我們有成本推動性的因素,有我們市場的改革,和我們真實回歸的因素。另外中國長期向全世界提供低價的產品的時代,我想具有不可持續性。不可能一直這樣,像日本二戰以后一美元一件襯衫,我們會發現很低價的產品,大家思考一下,我們心里的能源、環境、資源各方面的承載,最近發生了“民工荒”,我們還有沒有可能。從經濟學角度來講有一個稀缺性的問題,如果資源要素都不稀缺就沒有經濟學的概念,稀缺了才有成本,有成本了我們就要考慮中國的產品,我們現在經過30年的發展,未來十年將怎么發展,是不是完全拼低價?
我昨天剛剛看了一篇報道,《環球時報》里面有一個采訪,3月26號的采訪,《低價中國,中國競爭優勢的代價》,他說中國商品太便宜也是危險的信號。我最近正好在看他的書,就是說《中國價格》,但是我們知道在美國,在其他國家一提到這個的時候,就會用低價中國的概念。什么叫中國改革?很多人理解,包括沃爾瑪在中國采購,他們說中國的價格前幾年指的無論什么樣的價格,我可以過兩天發現更低的價格,我們是不是以后還這樣呢?無論怎樣的價格還會發現更低的價格,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外國人在思考,中國人也需要思考,我們作為紡織行業也需要思考。未來十年還要拼價格嗎?很多產品價格低了也不見得有人買,比如高檔產品放在一些場合可能賣得比較高,放在別的地方可能沒人買。
未來十年我們不能完全依靠這種價格戰,這需要考慮到非價格競爭力,中國討論這個比較少,動不動拼價格,消費者來說都喜歡花很少的成本,價廉物美嘛,但是你的價格能不能一直保持這么低。非價格競爭力我們在未來的十年應該更突出這一塊,很多產品高檔,賣得挺好,而且賺了很多利潤,這里面有一個商品的價格問題。非價格競爭力我提出來,供大家參考。品牌、上下游的整合、協作的關系、市場創新的理念、消費者的觀念和一些領導力等等,很多理念都是一些非價格競爭力。這東西像一個無形資產一樣,我們很多人不看好,但是無形資產往往物價很高。
剛才說了價格,想說一下我們價格的前兩年有一個過程,包括我們的《勞動法》,還有我們的環保,我們的要素市場,我們的貿易政策、匯率政策,朝著推動我們產業升級的發展,但是價格問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我們在2008年、2009年的時候我們太快,我們欲速則不達不行,不要太快了,破壞了市場的機制。2008年的時候,很多中小企業承受不住的,各方面的壓力,像金融危機就壓垮了,這是不行的。另外非價格競爭力逐步逐步的凸現了。
未來的十年其實還有很多環保的新時尚,還有一些消費的新潮流,革新的精神和變化的速度。從企業角度來講我們要融入國際市場,國際貿易的融合,商品的流通、營銷與制造的融合,加工制造與品牌的融合。另外企業戰略要考慮全球的管理和運營,考慮在全球范圍之內進行整合、并購,并購完了能不能整合,文化能不能融進去,我們不能把外國企業買回來,把外國的職工全給開除了,中國人去管,管也管不好。我們能不能有這樣的胸懷做這樣的鑒定,我們的文化能不能寬容對待的問題,我們在國外的并購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
另外我們進入研發和銷售網絡,盈利新時代,這個非常重要,因為我是做了反傾銷,我們很多產品到國外有的價格不錯,有的價格比較低,遭到人家反傾銷。很多外國人講,中國只有有一天能夠進入全球的銷售網絡的時候,你們可能才能真正的避免反傾銷。當然也不見得沒有,但是我信那樣的情況下我們不覺得冤了,現在我們覺得很冤,我們的價格低,就反傾銷了。因為我們確實提不起價格,如果我們的服裝企業整個銷售網絡也可以買過來,我們就可以有很高的利潤。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我想我們進口中國產品的進口商、零售商他們賺取了很多的利潤,而且非常的豐厚。我們現在行業里的利潤率可能3%到5%,但是我們提不起價來,因為我們自己競爭,還有大量的進口商。只有市場整合以后,我們在剛性的性價比下,包括還有消費網絡,我們中國人在消費網絡里有權利的時候,這樣我們的價格才不會讓外國人壓。
還有制度整合的問題,這個比較復雜,這個涉及到國家之間的競爭,涉及到全球化全球產業、各國產業的發展、各國產業的政策、結構的調整和一些貿易摩擦的問題。比如怎么看待各國政府干預市場之間的關系,怎么看待補貼的問題,怎么看待各國自主創新的問題,怎么看待發展階段的問題,各個國家有不同的制度。歐盟有歐盟的制度、美國有美國的制度、中國有中國的制度,怎么樣合作,涉及到很多深層次的問題。比如我們現在遭受的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巴西,很多國家對我們發起了反補貼調查,他認為我們的銀行、我們的水電都有補貼,他用外部基礎來算,實際上這很多時候都對我們的制度有曲解的問題。他不了解,或者他用他的制度框架來理解我們,未來十年還有各國是否存在著競爭與合作的關系的問題。
我們企業競爭絕不僅僅是價格,而且很多時候我們事實上,我借競爭力的模型,因為我是馬克的學生,他講企業戰略,國家GDP并不是靠政府,或者是靠行業來做的,我們的企業有自己的戰略,同時我們的消費市場比較活躍,我們有更挑剔的消費者,才能培養出我們更高的產品。還要我們要素市場的改革、教育、衛生,人力資源的培養、培訓,還有我們配套產業的發展,各方面通力合作鍛造我們的競爭力。絕不僅僅是價格這一部分。
從國際化的環境來說,各方高度關注,我想我們有時候在與各國交流的時候,我們會發動各方面的力量,甚至讓媒體、公眾高效,產業上下游、工會,當然工會也是需要溝通,難度比較大,消費者協會、零售商等多方面。現在國外的議會也關注我們的問題,比如美國的議會、歐洲的,《里斯本協定》生效以后,歐洲議會有更多的發言權,這里邊怎么看待這個問題,還有各國的工會的問題。另外我們怎么在國外的法院與各國其他的政府一些不正當的做法和不合理的做法進行起訴,包括WTO,我剛剛從WTO談判回來,WTO歐盟對我們進行反傾銷調查的時候,他們濫用職權,所以我們把歐盟告到WTO,我們也是作為多邊規則進行調整。
今年已經過了三個月了,但是我想今年的形勢,這也是我個人的看法供大家參考。我想今年從全球的環境和貿易的角度來說,我主要是從國際貿易這一塊來說,我認為相對于金融危機之前,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全球化造成的一些贏家和輸家,這樣有一些貿易摩擦和貿易紛爭。現在我想金融危機,或者是我們經濟的周期下行以后,緩慢的經濟復蘇和周期性的上行帶來了市場的機會。往往在上升的時候,蛋糕分的不均的時候也會出現問題,這是我想的市場機會的時候想的一些辦法。還有就是因為有增長,但是沒有就業,現在我們的失業率那么高,美國人9.7%,中國在10%左右,都很高,這樣的話這個隱憂決定了我們今年的貿易摩擦將是敏感的問題,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我們從今年,或者從我們中長期的貿易摩擦,一個是規則的博弈,都在用規則,我們也用反傾銷,他們也用,怎樣進行規則的博弈。還有制度的競爭,還有美國的選舉等各方面的因素,各國的孩子有奶吃,輸的人喊,贏的人不說話。消費者掙了很多福利,但是本身是很分散的,可能國外工廠有一些問題的時候,他就會出來說,這里邊怎么看公共選擇的問題。
我想對策就是從政府角度來說,必須繼續堅持攻防兼備的方針,增強貿易政策的導向,增強專業精神,切實與國際貿易的穩定性和可預見性。對我們的企業需要了解大事,特別是我們進入國際市場以后,我們形勢好的時候一定要有憂患意識,增強全球的視野,同時我們經營戰略要有差異化,絕不能僅僅的價格競爭為主要模式。
我們的產業商業協會,我們的中介組織要發揮橋梁的作用,加強服務。在國內外要發出我們的聲音,包括很多熱點問題,我們的企業我們的協會在國外要發出我們的聲音,不然的話一邊倒,不了解。特別是美國,很多的形勢不樂觀,但是很多人說的,國會議員甚至說有一些所謂的知名的經濟學家,他們說的也不一定對,對中國的情況并不是很了解。我們的行業應該到國外去,到國際上有聲音的媒體上去發表我們的聲音,反映中國的聲音,讓世界了解中國。我們入會十年,我們了解的世界,也要讓世界了解中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