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中國2011年零售行業“八大趨勢”
經濟危機的短暫影響,阻緩了中國市場,零售企業拿地自己開發,通過資本運作手段進行并購擴張將成為行業的常態。
趨勢一:圈地運動持續升溫,跨區域經營、跨業態經營乃至跨產業鏈經營成為眾多零售企業的必然之選。
回顧2010年中國零售業的發展狀況,中國城市化進程整體仍不充分,全國各地的商用土地仍在持續放量,前幾年開發運營的新商圈和新項目正逐步成熟,后續又有大量商業項目陸續投入市場,商業總量仍呈攀升之勢,大量全國性、區域型零售企業普遍采取跨區域、跨業態乃至跨產業鏈模式經營。大量零售企業的擴張方式開始變租賃為買斷式或自己拿地開發。在空間方面,三、四線城市將成為2011年商業地產競爭主戰場。
趨勢二:四線城市、縣級市商業地產開發集體放量,許多區域零售商面臨歷史性機遇。
據波紋理論推斷,在一、二、三線城市商業地產開發取得階段成就之際,預計2011年四線城市、縣級市也將迎來一波歷史性成長機遇。基于地理臨近以及區域資源豐富的優勢,許多區域零售商將獲得大量小型城市綜合體的開發機會。這些機遇堪稱歷史型機遇,是大量區域零售商發展壯大的巨大契機。
趨勢三:資本全面介入,購并、聯合等手段被更為廣泛地應用到競爭與擴張中。
從2010年資本在零售產業內動作頻頻的表現來看,受流動性過剩及城市化進程持續推進的影響,資本在2011年零售市場的作用及影響力只會越來越大,不管是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公司,本土零售企業還是境外企業,許多公司基于戰略布局的需要,都有可能大肆開展并購活動。由于并購行為的廣泛性,許多項目會因為“競購”而將價格大幅放大,這點應引起主購方的警醒以及被購方的慶幸。
趨勢四:市場份額進一步集中,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部分連鎖企業開始拋售不良資產。
受經濟危機余波及競爭強度持續升級的影響,前期大肆擴張的零售企業可能會受不了競爭壓力和優化資產的需要而拋售一些不良資產(即既不贏利,又不具備戰略協同效應的商業項目,如跨區域、非戰略市場且經營不善的單店)。這有助于出售者提升企業價值,同時也給其他企業的戰略布局帶來相應機會。
趨勢五:新商圈開始發力,商圈漂移對傳統商圈形成巨大壓力。
前幾年開發的新商圈(主要以購物中心為主)經過多年的培育,已逐步進入快速增長期及成熟初期,商圈招商吸納率基本已近飽和。許多城市出現明顯的“商圈漂移”現象,一個城市往往有三個、四個乃至更多個的新商圈及潛在商圈。由于前幾年許多新項目的引導與教訓,后續項目在公共配套、功能設計等方面顯得更具前瞻、更具優勢,傳統商圈將面臨更嚴峻的壓力。
趨勢六:購物中心、奧特萊斯成為多數零售巨頭的“必修課”。
從行業趨勢來看,購物中心、奧特萊斯等業態正成為行業下一階段的競爭焦點,從百盛、巴黎春天、萬象城、新世界等國內眾多知名零售企業發布的未來擴張項目來看,大家都將購物中心和奧特萊斯當成2011年乃至未來發展的重點。除這些企業外,其他所有的區域寡頭企業也都在籌謀著相應計劃。從因果論來說,做好奢侈品與多元化品牌的了解與研究是當前所有零售企業的必修課。
趨勢七:管理跟不上擴張步伐,人才戰、借助咨詢公司等外力成為行業共選。
萬達的擴張實踐給國內外所有的零售企業都上了一課,當管理、團隊跟不上企業擴張步伐時,企業該采取何種措施。在全行業都在肆意擴張之際,所有企業的共同選擇都是先卡位,后追求細節管理。由于步伐過快,企業組織結構、制度與文化跟不上,許多環節需要補缺補漏,而掌控一些專業人才以及借助專業咨詢公司的外力是多數企業的共同選擇。
趨勢八:網購份額進一步加大,多數零售企業開始嘗試介入網銷業務。
網絡銷售規模的持續爆發式增長給零售實體店帶來的不僅僅是沖擊,更給廣大零售企業帶來新的念想與奮斗空間。從2010年全行業的網購業務的表現來看,多數(一、二、三線的)企業都開始涉足網購業務,最直接方式就是在企業網站上開通網上訂購功能,將實體店內的促銷活動及品牌折扣直接上傳;只有少數企業真正開始介入網購業務,如銀泰百貨就直接組建團隊、搭建網購平臺、構建物流配送中心等。
依筆者看來,2011年應該會有更多零售實體企業介入網購業務,進入方式可能有多種:一是區域零售商利用區域網點繁密優勢開展區域網購業務;二是通過資本手段,直接并購相關網站及其團隊;三是企業自主組建。當然,不管采取何種方式,邁出第一步都是一種可喜的嘗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