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鞋企為何再度陷入內外交困局面
眾所周知,福建石獅等地是沿海重點用工地區,記者連日來在此采訪了解到,大多數企業都大幅提高了員工的工資水平、福利待遇,但缺工現象仍然存在。
有關人士建議,沿海地區企業應通過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吸引外來務工人員;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減少用工量;促進本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等方式緩解當前面臨的“內外交困”的境地。
工資福利大幅提高
“現在市場物價很高,工資低就招不到人。普工最低1800元/月,管理人員至少要2500元/月。”泉州市生茂光電公司招聘負責人夏海斌說,如果在家和在外工資差不了多少,很多人就選擇留在家里了。
石獅市金利萊斯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宇巖說,這幾年工人工資上漲很快,普工底薪就要2000元,為了招到員工,公司年年漲工資,每年薪資上漲10%以上。
超越(福建)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介紹說,品管部員工經考核合格后,基本工資在2100元/月—2600元/月之間。
記者在泉州市人才市場、晉江市陳埭鎮烏橋頭等企業招聘集中的地方看到,今年企業普遍提高了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員工工資普遍在2000元以上。
不僅如此,員工住宿、吃飯等生活條件和福利待遇也明顯改善。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為員工開辦了福利性食堂,一日三餐,三菜一湯,員工每月只需花240元;住宿由公司免費提供,內有空調、液晶電視、獨立衛生間、淋浴設備等。另外,這家公司還為員工提供了春節帶薪假期、婚假、產假、喪假、社保、住房公積金等各種福利待遇。
記者在晉江明偉鞋服有限公司看到,公司有專門的員工食堂,伙食是兩葷一素,免費供應湯、米飯。公司副總經理文建中說,每年公司在伙食方面貼200多萬元。公司還建有員工宿舍、夫妻房,房間里空調、獨立衛生間、電視等一應俱全。
“外來工最看重的是工資,現在消費水平那么高,月工資3000元以上才能有點積蓄,寄點錢回家。”從江西贛州市來閩南打工的謝廣明說,“工作、生活環境也要過得去,親戚朋友來看了不能像撿破爛一樣。”
企業用工仍然緊缺
工資、福利提高只是部分緩解了企業用工緊缺現象,記者走訪了解到,不少企業仍然大量缺工,一些企業甚至因為招不到工人推遲了開工時間。
晉江明偉鞋服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高飛說,公司需要1200多名工人,才招了600多個,公司4條生產線才開工2條線。在該公司針車車間,記者看到一共22個組,只有12個組開工,開工的小組需要25個人,有些只有10多個人。
“我們公司算中型企業,招工都很難,那些小企業,工資提高不多,沒有福利,招工就更難了。”高飛說。
記者了解到,因為招工困難,不少企業放寬了對員工的要求。“公司以前招人對學歷、年齡、工齡都有要求,現在沒有什么條件,只要肯干就行。”高飛說。
吳宇巖說,很多企業都在正月初八開工,但也就是放個鞭炮,生產還沒有開展,沒有員工,老板著急也沒用。他們工廠要三四百個員工,但現在才一百多個。
記者在泉州市人才市場看到,不少企業打出“急招”字樣,但仍然少人問津,整個市場冷冷清清。企業招聘人員普遍反映,泉州很多企業是制造業,本身利潤就很低,加上外貿出口形勢不好,企業成本壓力很大,而求職者要求越來越高,這樣就很難招到工人。
泉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科負責人黃潤生說,“企業要人很多,但求職的比較少,一天只有10來個。企業開出的一般工資不到2000元,而求職者的工資要求一般在2000元以上,也有要求三四千的。”
據泉州市勞動就業中心提供的數據,目前泉州市缺工大概在12萬人左右。
但不少企業認為缺工的人數要高于這個數。復興達(福建)鞋業發展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說,公司從正月十一開始招聘,到目前還缺三分之二的員工。{page_break}
沿海鞋企用工“內外交困”
“老一輩農民工求穩,有飯吃,有錢賺就行,主要是養家糊口,苦一點累一點都沒有關系。新生代農民工要工作環境舒適,還要有發展潛力。”泉州市勞動就業中心主任黃子宏說,“80后”“90后”外來務工人員對工作、生活要求明顯提高,部分傳統企業難以滿足這一要求。
“現在年輕人要活得瀟灑,很多人沒有家庭負擔,也比較少責任感。”泉州南洋制衣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說,“以前聽說要加班,大家都鼓掌,現在年輕人一看晚上要加班到10點多,星期天又沒有休息,根本不想進廠。”
記者采訪了部分“80后”“90后”求職者,他們不僅追求工資、福利待遇,而且普遍比較看重生活水平、工作環境,期望值比較高。“過去叫人事部,現在都改成人力資源部了,新生代農民工迫使傳統企業改變觀念和用工模式。”黃子宏說。
內地經濟發展留住了許多本打算外出的勞動力,給沿海企業用工帶來外部的壓力。“2005年到2008年間,勞動力市場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黃子宏告訴記者,“2005年前是老板挑工人,很多內地勞務地區邀請我們企業到他們那兒招工,2008年后變成工人挑老板,是我們請這些內地勞務地區支持工作。”
“云南、貴州是傳統的勞務輸出大省,但現在他們都勸我們不要去開招聘會,因為他們也很缺工。”泉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陳成春說,“以前每年正月都會收到厚厚一疊邀請開招聘會的請帖,這幾年一張都沒有了。”
來自安徽安慶的賀詩屏說,她老家有兩個工業園,也在大量招聘工人。她的表姐原來也在泉州打工,今年留在老家一家公司做生產組長,工資將近4000元一個月。一位姓黃的外來務工人員說,他是四川達州人,因為孩子在泉州讀書,不然他就在老家打工了。
黃子宏說,“現在帶企業到外地招聘,如果工資不比當地高出800元/月,我就勸他們不要去了。工資待遇不高一些,工作、生活環境不高于內地,誰愿意背井離鄉呢?”
有關政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建議,政府和企業需聯手為外來務工人員創造良好的生產和生活環境,提高對外來員工的吸引力。同時,企業要加強技改,轉型升級,提高生產效率,更新生產設備,減少勞動用工量。另外,沿海企業要采取校企合作、村企合作等方式,促進本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