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集體呼吁資本回歸實業
“假如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展開一場PK,相信結果會類似龜兔賽跑,笑到最后的一定是穩定而堅持的實體經濟。”面對當前實業資本紛紛逃離,轉向炒股炒房的扭曲現狀,一些企業家仍然懷抱著對實體經濟的信心,并借助全國“兩會”的契機集體呼吁資本回歸,向實體經濟“輸血”。
實業發展有賴資金注入
5日,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提出要警惕“實業空心化”和“主業沙漠化”的觀點。他認為,社會上有太多捷徑、太多投機機會,導致企業心浮氣躁、非常看重短期利益,嚴重干擾了企業正常的經營心態。
同時,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雨潤集團董事局主席祝義材也在談及這一話題時表示,要支持民營企業回歸實體經濟,必須使民間資本專注于實業發展。祝義材說,實體經濟的發展有賴資金的注入。
“中國必須發展制造業,這是中國的國情所決定的。”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曾提出企業應做實實業的觀點。他表示,2008年的金融危機階段,中國的外貿出口曾經大幅度下降,正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家電產業、服裝產業、鞋業和其他勞動密集型產業支撐了中國外貿出口的恢復。
實體經濟陷入困境
實際上,實體經濟正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日前,民建中央、農工黨中央和全國工商聯聯名提案,疾呼鞏固實體經濟,被列為本次全國政協會議的一號提案。實體經濟從來都是國民經濟的根基,發展實體經濟是擴內需和控物價的有效手段。但近年來,中國經濟卻凸顯出“虛擬經濟火爆,實體經濟艱難”的怪現象。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就對此舉例說:“溫州有個‘一家兩制’的例子非常典型,丈夫做實業辛辛苦苦一年就賺幾十萬元,老婆炒房賺幾千萬元。今年那邊的新動向是從炒房走向炒錢,做小額貸款公司。”
正源于此,以制造業為代表的部分實業資本開始逃離,轉向金融、房地產等市場,實體產業掣肘于資金,正面臨著“空心化”的風險。
上述政協一號提案在給實體經濟把脈時,提出了實體經濟陷于困境的六大病癥,包括多種因素疊加使成本攀升;過度壟斷使民間資本投資無門;國際需求萎縮、中小企業產能過剩;實體中小企業面臨融資難、用工荒等多重困境;實體經濟和非實體經濟之間投資回報反差巨大以及中小企業創新轉型資源不足等。
做強實業需政企合力
對于實業中的企業未來如何應對困境、謀求發展,周厚健的建議是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地圍繞主業去降低成本、提高開發和生產效率,補齊或規避短板,力求掌控核心技術、打造價值鏈競爭力。創維集團行政總裁楊東文也表示,目前中國的制造企業還在為生存而戰,而沒有把產業規劃上升到一個高度。如果國家在稅制政策上能進行結構調整,企業的利潤結構發生改變,新的競爭環境就會出現,企業的生產力,尤其是來自科技創新的活力就會進一步釋放。“企業也要加強內功的修煉,在新技術研發上下工夫。”
談到稅制調整,幾乎是企業家們一致的心聲。就在兩天前,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聯同15名人大代表和14名政協委員聯名倡議為企業減稅,呼吁政府通過適度減稅,切實減輕中小企業資金負擔,推動轉型升級,幫其渡過難關。該倡議具體包括:大范圍推廣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進一步降低增值稅稅負;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實行更低的增值稅率;進一步降低企業所得稅;進一步加大增加享受稅收優惠小微企業的范圍等內容。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