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服裝企業需“靜”思考服飾行業模式創新潮起
目前,“模式創新”已經成為服裝業界關注、談論、研究最多的一個話題,部分企業家對模式的“迷戀”似乎超越了一切。
在這個“模式為王”的商業時代,有人在竭力創新模式,有人在悄悄跟隨模式,有人在悶聲抄襲模式。
麥當勞、肯德基來了,研究“品牌托管”模式;ZARA、H&M來了,學習“快時尚”模式、“大店”模式;奧特萊斯進入中國,學習“奧特萊斯”模式;“國美”成功了,一起學習“國美”模式;微博興起,實施“微博營銷”模式;電子商務崛起,一起血拼“電商”模式;“多品牌”、“多元化”號角吹起,一起多條腿走路……
這些模式,思路都很好,國際品牌運作也進行得非常順利,但中國企業“依葫蘆畫瓢”之路似乎走得有點蹣跚。
美邦剝離網上商城“邦購”;波司登在通過收購、購買童裝品牌和美國休閑裝品牌運作一段時候后,也宣布暫時退出這兩個領域;瑪薩瑪索第一家實體店在僅僅堅持了不到兩年時間之后也低調關張;各地奧特萊斯水土不服的癥狀越來越多,部分慘淡經營,甚至關門停業;百貨進軍網絡、團購等模式更是舉步為艱……
而就在本土企業“迷戀”模式創新的時候,國際品牌卻在進行戰略布局,深耕中國市場。LVMH集團旗下基金LCapita花l2億美元買下歐時力10%的股份,意圖分享擴大的中國市場;快時尚品牌也開始渠道“下沉”,從一線城市往二三線城市的滲透。
他們依靠創新的模式,但又不僅僅依靠模式,其背后是系統的精細化管理。
“家門口”的戰爭已經打響,要想守住本土市場,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顯然是不夠的,上市則成為企業獲得資金最多、速度最快、成本最低的有效途徑。
目前,服裝產業與資本的日益融合,正在迅速改變著行業競爭格局和競爭方式,行業已全面進入資本時代。資本的強勢介入,使得新商業模式被迅速催熟。
現在,有意擁抱資本、進入證券市場的服裝企業也并不在少數,世相百態,總有企業會陷入資本的誤區。茫然冒進、沖動一搏,甚至“帶病”上市,融資不成反而燒錢不斷,一旦受挫就可能進退兩難,有生死之虞。
的確,只有和科學的戰略相結合,資本才會成為能量。否則,可能會變成盲目擴張的催化劑,其結果可想而知。
事實上,資本從來都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無論是上市也好,獲得“風投”也好,外部資本永遠都是企業發展的外部因素,真正起決定作用的依然來自于企業內部。?
對于當前大多數國內服裝企業來說,上市本來就不是企業發展的終點,而僅僅是企業征戰途中的一項“武器”。
面對洶涌的模式創新潮、上市熱潮,與其沖動一搏,不如“靜”思考:我是誰?我想干什么?我擁有什么資源?我的團隊在哪里?如何實現自己的目標?
因為,只有自我反省、明辯優劣服裝品牌之路才能走得腳踏實地;只有平心靜氣、認真準備、練好內功,同時保持低調和緘默、少說多做,才能實現華麗蛻變,完成驚人一躍,成為百年企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