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土奢侈品的潛力值得關注
近些年,頂級奢侈品牌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大放異彩”是有目共睹的,日前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中國消費者購買了全球25%的奢侈品。同時,該報告還指出,中國游客拉動的消費額也成為奢侈品市場增長的重要支撐,占全球奢侈品消費增長部分的40%。
外國奢侈品品牌在國內可以說是發展的順風順水。11月,愛馬仕在公布2012銷量預估數據的同時向媒體透露看好中國市場的發展,除了計劃穩步增加在華門店的數量,未來5年還打算投資數千萬歐元專門打造高端中國品牌。
這不得不讓人唏噓,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一個法國公司都要斥巨資打造中國奢侈品品牌了,而我們本土的奢侈品品牌現在的發展卻舉步維艱?
這是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國面臨的一個新尷尬:有奢侈商品,無奢侈品牌。有消費能力,無創造能力。即便近年有幾個在國外被當作“奢侈品”售賣的中國品牌,在國內也鮮為人知,更難以像LV、愛馬仕等那樣被大多數中國消費者認可并購買。
近日,財富品質研究院發布《2012中國奢侈品報告》,其中報告指出,有48%的消費者認為中國可以產生自己的奢侈品牌,比去年上升了16%,但仍有52%的消費者呈消極態度。另外,中國消費者普遍認為珠寶首飾、服裝、白酒和瓷器是最容易產生中國奢侈品牌的領域。
調研顯示,在回答“您認為哪些中國品牌能夠成為奢侈品牌”時,90%的消費者回答不了該問題,只有10%的消費者提及到某些品牌。雖然有一些消費者對中國品牌充滿信心,但是較多出于民族情感和對中國品牌的期許,而實際上中國品牌并未做出有效成績得到中國消費者認可。
我們應當承認,本土奢侈品品牌與國際奢侈品品牌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追趕上的,奢侈品是藝術、文化、科技和自然的綜合體,奢侈品品牌必須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持續努力才能確保地位。
奢侈的對立面不是貧窮,而是庸俗。這點是很多想要做奢侈品的企業必須要注意的,不要一味地從價格體現品牌的奢與不奢,要知道奢侈品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高品質、稀缺性、文化獨特性。奢侈品賣的不止是商品,更重要的是服務,要抓住消費者不從眾的心理,向客戶提供他們不惜重金想得到的品位,重視奢侈品的稀有性和差異性,強調產品的歷史文化背景。另外,奢侈品是面向特定人群,而不是大多數消費者。
希望我國奢侈品行業能像國際咨詢公司貝恩公司作出的判斷一樣樂觀:盡管目前活躍在國際舞臺的中國奢侈品品牌,還遠遠無法與LV、Gucci等頂級品牌相比,但毫無疑問,中國本土奢侈品的潛力值得人們關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