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躋身全國輕工業百強企業動力解析
在半月前,國家工信部公布了全國36家品牌培育示范企業,寶石名列其中。在強手林立的全國輕工業企業中,要突出行業、產業、市場、規模、效益的重圍,以成長能力第八的名次躋身百強,是何等不易。同樣,在全國所有大中小企業中,寶石要成為36家品牌培育示范企業之一,需要有過人的突圍之道。
砸出沉痛的教訓
3月18日上午7時,寶石集團舉行升旗儀式。
這樣的升旗儀式每周一次,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升旗儀式增加了一個內容:幾十臺剛生產沒幾天的縫紉機,隨著公司領導的一聲令下,被品質總監、生產總監帶頭砸爛了。
員工們驚呆了。他們知道,這些縫紉機之所以被當眾砸爛,是因為機身上留有噴漆孔眼、機殼上出現瑕疵,或螺絲沒扭緊、商標印歪了。所有這些毛病,其實都是小問題。
“鐵錘砸在機器上,卻疼在我心里,這教訓太沉痛了。”精工車間裝配工人陳妙富說,追溯這些“小問題”發生的根源,說到底,都是責任心問題。
品質部部長阮玲斐告訴記者,最近幾年,尤其是今年以來,寶石銷售形勢特別好,訂單很多。但越是任務重、工作忙的時候,企業對產品質量的關口就把得越嚴,哪怕是細小的問題都不會放過,以確保出廠產品合格率達到100%。
類似“質量事故”,多年前也曾發生過一次:由于操作人員的疏忽,一臺新型機器上的一個零件外形尺寸與設計值有出入,導致該零件與其他零件之間的距離比設計值少了1毫米。雖然1毫米的誤差并不會影響產品質量,而且也在國家標準允許范圍內,但寶石采取了嚴厲措施,將近千臺已經發運到全國各分公司、甚至已擺上柜臺的成品全部運回工廠,進行重新檢測。
專一品牌+錯位競爭
在實施品牌戰略過程中,該企業堅持走“專一品牌+錯位競爭”之路,使寶石品牌產生裂變效應,成為企業快速成長、壯大的助推器。
生產部部長胡愛斌指著各種各樣的縫紉機介紹,寶石在品牌培育、品牌樹立和品牌運作方面,除了不斷創新外,對所有系列產品,均列為“寶石”專一品牌,加以精心培育。
為避開競爭對手鋒芒,以己之長擊彼之短,寶石投入巨資開發新產品、包裝品牌、推介品牌。去年以來,企業先后推出兩大系列15個品牌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一枝獨秀。
在品牌引領下,寶石系列產品全部實行差異化定位,大范圍覆蓋。久而久之,品牌形成了突出優勢,客戶忠誠度越來越高,市場占有率越來越大。
富有特色的品牌培育,為寶石帶來了“集束效應”:在國內外客戶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日益提高,訂單不斷,企業經濟效益顯著,每年銷售產值均以30%以上的幅度增長,并屢獲各種嘉獎和榮譽。
把服務當作形象
在寶石公司,有一支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售后服務隊伍。每個售后服務人員的心中都刻著總部的一句話:售后服務是產品質量的延伸,也是展現品牌的窗口。
為此,寶石在營銷過程中,其服務不僅僅停留在處理投訴、產品調換、維修工作上,而是實行“先售服務、后售產品”原則,通過服務了解顧客需求,盡一切可能把問題解決在客戶沒有反映之前。
企業還與各地的不少職業院校合作,委托學校為客戶培訓維修和保養技工。此舉贏得了良好口碑,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稱寶石是既嫁“漂亮女”,又授“優生法”。
今年春節期間,河南一服裝加工作坊在一家經銷寶石產品的公司購買了一臺寶石縫紉機,工作中出現了故障,請求派人維修。寶石用戶服務中心迅速將信息反饋給當地的寶石售后服務部,一名維修人員連夜駕駛摩托車趕往70多公里之外的用戶所在地。
當時剛剛下完一場大雪,天氣寒冷,路況非常差。在經過一條小河時,由于路面太滑,維修人員連人帶車一起摔進了河里,全身濕透,摩托車也熄了火。為了履行“準時上門服務”的承諾,這名維修人員推著摩托車,又走了好幾公里路,終于按時趕到該服裝廠。此時,他穿的衣褲已結了一層冰,但還是堅持幫助用戶修好機器再離開。
從那以后,企業規定對每一臺出廠機器都必須做到“一看二摸三聽”:一看機身的光潔度;二摸產品的質感和螺絲的松緊度;三聽就是聽試機、啟動、機器連續工作的聲音。任何一項不合格,即使是一顆螺絲沒擰緊,也不得出廠。
大品牌“小”運作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最具競爭力品牌50強、中國名牌產品、中國出口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全國用戶滿意產品……寶石早成為知名品牌。
寶石董事長阮小明說,“寶石”在國內雖然是大品牌,卻始終不忘精心培育、精心運作,令業界刮目相看。
阮小明解釋,“小”運作,是指大品牌要有小品牌的危機意識和敏銳度,學習和吸收小品牌運作的亮點,始終保持活力與創新,避免因陷入“舒適區”而被淘汰的厄運。
寶石推行小品牌運作的精髓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快”,即快速的市場反應力;二是“活”,即鮮活的創新力;三是“輕”,即迅捷的變革力。
這樣做,所帶來的不僅是自身的活化,而且產生了放大效應,即同樣的運作方式,在“寶石”這塊大品牌的現有實力和影響力下,產生了杠桿式的放大效應。目前,寶石系列縫紉機產品逐漸走向成熟,特別是集高、精、尖于一身的一體化智能縫紉機產品的培育,作為領航品牌,已進入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實現了企業整體產品質的飛躍。
“我們借鑒小品牌運作的‘活’,對核心市場實施‘一地一策’的差異化策略,把產品分為6大系列180多個品種,把經營范圍劃分為7大類19種,每個范圍都有自己的戰略。”總裁馮素蓮介紹,這種戰略劃分是小品牌常見的經營方式,但放到大品牌的運作中,就能很好地突破傳統的瓶頸,發揮更大的效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