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移動端能否彎道超車
騰訊入股扭轉了這一局面,不到3個月,京東已在微信平臺上全面布局,京東商城(自營)與京東開放平臺(POP)依托“購物”一級入口,拍拍網雖然暫時沒有被打包納入該入口,但拍拍網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將幫助商家在微信上開店,進而打通拍拍網PC端與移動端。
借勢擁有6億用戶的微信平臺,京東是否可以實現彎道超車?
平臺競爭
在騰訊宣布微信小店上線一周后,新浪微博宣布6月底全站開放微博支付。今年年初,新浪微博與支付寶就共同推出了微博支付,此次開放對象由企業普及至個人。毫無疑問,其戰略目標依然是電子商務,打造“微博小店”。
目前的移動電商格局是,阿里旗下擁有手機淘寶、微博小店,主攻實物電商模式,支付寶錢包則更多關注O2O;騰訊則將O2O戰略與實物電商(微信小店)集中于微信;京東則依托微信平臺,全面布局。
京東在微信的展現形式包括“購物”入口和微店項目。據了解,目前京東在旗下的京東商城集團已成立了對接微信手Q部門,負責微店項目。上述負責人表示,拍拍網將與京東微店及第三方微店合作,并打通微店與拍拍網PC端后臺系統。目前,除了微信團隊打造交易系統外,商派、口袋通等第三方服務商也在開展建微店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微店項目與騰訊的微信小店分屬兩家公司,各成體系。入駐拍拍網的商家可以依托第三方服務商建立京東微店,而微信小店則由微信團隊統一提供交易系統。至于未來是否要打通拍拍網和微信小店,上述負責人表示,目前并未考慮,打通各個系統需要一個過程。
但消費者通過京東微店可以進入拍拍網,同樣拍拍網的商家可以通過PC端為京東微店導流。可以說,京東通過拍拍網實現了微信與PC端店鋪的打通。
京東與騰訊形成“PC端+微信端+手機APP”的格局,阿里聯手新浪同樣覆蓋PC端+微博端+手機淘寶。于商家而言,淘寶PC端的經營成本越來越高,流量增長乏力;而手機淘寶與新浪微博電商的步履蹣跚也缺乏想象力。那么,京東站在微信的“風口”,是否可以“飛”起來?
拍拍網表示,作為目前唯一可以承接微信店鋪流量和跳轉的C2C平臺,拍拍網打通了京東微店和拍拍網,幫助商家快速在微信電商渠道拓展、營銷,實現移動端和PC端互相補充。同時,從目前公布的數據看,自營和開放平臺業務在微信平臺保持高速增長。
并且對于京東微店商家而言,騰訊龐大的流量也將是其重要支撐,通過廣點通等工具,QQ、手機QQ、QQ空間等流量金礦也將逐步開放。
但一位電商從業人員表示,擁有流量不代表就能成功,當年騰訊電商守著集團龐大的力量,最終還是被并入了京東,現階段的電商平臺靠的是綜合運營。
拍拍網發力
上市之前,京東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成立兩個子集團公司、一個子公司和一個事業部,分別為京東商城集團、金融集團、拍拍網和海外事業部。電商業務方面,京東商城集團下轄自營的京東商城和開放平臺(B2C),拍拍網負責C2C業務。
目前,在拍拍網頁面設置了京東商城和易迅的入口,但在京東商城則并無設置拍拍網入口。上述負責人表示,拍拍網目前處于招商階段,首要任務是提升商品和店鋪質量,建設好商家生態。
京東進軍C2C被視為完善其電商版圖之舉,從業務來看,也可以通過拍拍網快速豐富品類。6月3日,拍拍網正式公布其招商政策,并針對之前C2C市場存在的問題,祭出了“費用減免、優惠補貼”、“公平流量分配”、“嚴打假貨”等大殺器,向中小商戶廣撒“英雄帖”。
對于重整旗鼓的拍拍網,其推銷力度猶如當年淘寶PK eBay中國。對于個人商家明確提出了費用全免的承諾,并且實現三步注冊,兩天審核,無平臺使用費及傭金扣點。對于企業商家入駐則實行2014年9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2014年平臺使用費全免,新拍拍Beta版運行期間免傭金扣點(2014年7月6日前)。
同時,在流量補貼政策中,特別提到將為商家做整站引流、會為商家外投進行補貼以及保證位置均衡分布給中小商家等,包括QQ空間廣告、QQ客戶端廣告、QQ秀以及京東旗下的DSP平臺“京東商務艙”也將被運用到商家的站外廣告投放中。
上述負責人表示,這個政策同樣適用于之前的拍拍網商家。并且,對于企業商家,未來將實行與京東開放平臺同樣的收費標準。此次招商也不同于騰訊時代的拍拍網,同時面向個人和企業兩類商家招商。
而從移動端來看,拍拍網的作用遠不止于此。國內最大電商第三方服務商商派副總裁計三勇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他們的客戶來看,開微店的商家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有一定規模的大商家,他們現階段主要將微店作為補充渠道,而更大部分的商家則是個人或小企業等微賣家,他們做微店的專注度更高。
他還表示,因為移動端與PC端屬性不同,不同品類的銷售情況也不同。無論微信還是微博,消費者大部分是沖動消費,因此,在這些平臺上更適合做小而美的品類。
而目前京東商城的主營業務依然聚焦于大件電器、高客單價的數碼產品,而拍拍網是“小而美”,更適合目前階段的微店運營,以此帶動京東在移動端的電商業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