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棉花價格低 國家緊急提高補貼額度
11月初,內地棉農期盼已久的內地棉花補貼政策終于浮出水面,山東、湖北、湖南、河北、江蘇、安徽、河南、江西和甘肅9省棉花價格補貼已明確,本年度的補貼標準為2000元/噸,以后年度的補貼標準以新疆補貼額的60%為依據,上限不超過2000元/噸。補貼方式由各省自主決定,可選擇按面積或按產量補貼。然而,近一個月過去了,內地棉花補貼政策依然沒有實質性進展,棉農對于補貼的相關細則仍一頭霧水。
我國開展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目標是在保障農民利益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今年新舊政策交替之時,我國棉花產業正經受著艱難痛苦的轉變。據了解,雖然內地棉花產區價格補貼政策明確,但由于各地的具體實施細則尚未落地,目前棉農惜售,加工企業不愿意收購,甚至因種棉花收益低導致有的棉農拔棉改種其他農作物。
細則不出棉農心急
相比較此前新疆出臺的棉花補貼政策,內地棉花補貼政策可謂是“出臺晚、內容糙”,整個政策的出臺只有寥寥數語,而棉價到底按什么補?補多少?補給誰?各地的具體方案及細則均未出臺,內地棉市陷入了“迷亂”之中。
目前,本該進入棉花采摘收尾階段,但湖北、湖南的棉田有很多仍是白花花一片,不少已經完全吐絮的棉花仍未采摘。據了解,由于軋花廠普遍擔心后期棉花價格繼續下跌,收購意愿不強,加上籽棉收購價格遠低于棉農預期,造成棉農惜售,湖北、湖南很多棉農的籽棉出現積壓。湖北白銀棉業集團負責人表示,目前湖南省北部棉花種植集中區的20余家400型軋花廠已經停止收購籽棉,湖北省農民籽棉出售情況雖然好于湖南省,但產區棉農手中仍有大量籽棉。他分析,湖北、湖南等省很多棉農和軋花廠都在等待補貼細則出臺,預計在補貼細則出臺后棉農才會大量交售籽棉。
內地棉花補貼的依據為國家統計局確定的棉花產量,補貼方式由各省自主決定,可選擇按面積或按產量補。但由于內地補貼政策發布較晚,籽棉采摘基本完成,前期已經交售的部分籽棉基本上沒有票據,現在要核實棉農的面積和產量都很難,從而導致各省市補貼細則難以出臺。
據山東省有關部門介紹,由于國務院還未針對此次棉花補貼正式批文以及國家統計局還未提供相關數據,所以山東省省內棉花補貼方式暫未確定,補貼資金的管理、發放等相關工作還處在準備階段。山東省相關人士介紹,補貼方式可按面積或者按產量,考慮到目前農民賣棉花難以拿到有效收據等具體情況,按產量進行補貼不如按面積補貼好操作。另外,補貼資金的發放可以借鑒原來棉花良種補貼的發放方式。
產量降低收入大減
河南的棉農則更加擔心細則落地執行的問題,多數棉農對最終能否申領到補貼款表示擔心。與此同時,對于2000元/噸的上限標準,棉農也認為補貼偏低,解不了特殊年景之下棉農收入過低之“渴”。但業內人士認為,2000元/噸的補貼上限不算低。多年來,國家對于棉花生產補貼一直只有15元/畝的良種補貼,現在提高這么多,棉農為何還不滿意?
據了解,前兩年,有國家收儲政策托底,加上年景利好產量不少,大部分農民對于棉花的收入總歸還是稱心的。但今年,國家宣布取消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在新疆實施支持政策后,內地棉區士氣大削,行情低迷,導致產銷一片蕭條。
調查顯示,今年,長江流域沿海棉區農戶大多數每畝僅可收獲正常年景的一半產量,按現在6.2~6.6元/公斤的報價,按平均125公斤的籽棉產量,農戶畝植棉毛收入才800元,就是把國家給的補貼全給農戶,以2000元/噸的國補標準,農戶可得補貼200元,加上800元的售棉收入,每畝是1000元。這個金額大約是去年當地農民植棉收入的一半不足。所以,在國家這么一筆巨大的惠農補貼面前,棉區農民仍高興不起來。
相關人士指出,新政會使國內外棉價差縮小,對國內紡織企業有利。但政策調整也會使棉花價格下滑,價格下跌對企業的負面影響也很大。所以棉花產業面臨的困境短期難以解決。
補貼難阻面積下滑
收益的不斷減少,帶來的是內地植棉面積的大幅下滑。業內人士表示,近兩年來,內地植棉面積連續以10%左右的速度減少,而新疆植棉面積基本穩定。明年內地植棉面積下滑幅度將繼續擴大,新疆植棉面積將保持穩定。
山東德州棉花協會馬俊凱介紹,今年山東德州地區棉花種植面積為68萬畝,比去年下滑了40%左右。不僅是在山東,其他棉花產區種植面積也在減少。江蘇省大豐市2014年全市報表植棉面積是30多萬畝,其植棉最多年份的生產面積近70萬畝,降了一半多仍列全省之首,可見江蘇棉花下行之烈。
實際上,近30年來,內地植棉面積總體處于下滑中。1983年長江和黃河棉區植面總面積達到了563萬公頃,1999年減少到268萬公頃,以后有所恢復。然而,最近10年又連續大幅下滑,估計2014年長江和黃河棉區棉花面積僅有203萬公頃。甚至有業內人士預測,除非有重大意外事件發生,否則內地棉花面積減少的狀況可能要持續5年,棉花種植面積最終將下降到150萬公頃以下。
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預測,2014年度全球棉花產量預計為2630萬噸,與上年度基本相當。中國棉花產量預計為650萬噸,同比減少7%,減產的主要原因是種植面積萎縮。預計2014/2015年度全球棉花市場連續第3年度供應過剩。業內人士表示,內地棉價補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棉花種植面積減少的趨勢,但無法改變這一現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