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學光環下的杜拉拉
在《杜拉拉升職記》之前,職場文學大抵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官場小說,如《駐京辦主任》,算是另類版職場文學,不外乎是壞人們一路憑借厚黑學上位,灰色人心靈煎熬,好人們最終勝利;另一種是外企文學,如《圈子圈套》、《輸贏》,有陰謀有陽謀,辦公室政治的波詭云譎絲毫不遜于官場廝殺。這兩類基本都是寫男人,女人不過像蛋糕上點綴的草莓一樣扮演裝飾品。
杜拉拉現象就像一陣清風吹進了都市白領,人們發現原來寫給女人們的職場小說也能這么熱賣,而且和那些厚黑學陰陽謀相比,這里的小心機還真算不上什么。小說中,杜拉拉在外企的經歷跨度8年,從一個樸實的銷售助理,成長為一個專業干練的HR經理,見識了各種職場變遷,也歷經了各種職場磨練。
這故事像極了紅白機的經典游戲《超級瑪麗》:一個是水管工,一個是毫無背景的普通本科女;一個需要在路上踩小怪打老怪跳壕溝,一個要斗上級斗下級斗同僚斗情敵;一個路上可以吃蘑菇吞金幣,一個職場路上靠升職加薪來強大自己……
小說里的人物,也像游戲里一樣足夠單純,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傻大姐是永遠不會進步的,而怪老板也肯定不會和你有效溝通。偶然的小心思肯定不會影響工作為重的大局,再加上其中穿插的大量HR工作術語,難怪有網友戲稱這不是職場小說,而是HR工作的藝術表達。
游戲中的超級瑪麗最終和公主幸福和生活在一起,而小說中的杜拉拉最終沒能與她的王子廝守。有不少網友悵然:為啥這倔驢不肯辭職陪了心上人,而是非要和這職場死磕到底。
杜拉拉大熱,一方面是寫出了女性視角的外企生活,當下中國能對這個圈子真正有了解的人也大抵有數(在世界500強中國公司的工作人士能有多少);其二是職場女性之間的一點小算計小心思也相當抓人(想想TVB的《金枝欲孽》為啥火爆吧);再有就是穿插了很多HR工作的點滴細節,讓不少讀者有種讀了就能用的暢快感。當然,一場風花雪月卻最終黯然神傷的愛情也是不可少的。
倔驢一樣的杜拉拉放棄了生活,甚至當白馬王子出現后還堅持辦公室戀情,一門心思和工作斗爭,為升職不惜越級上訪,幾年間從一個小小的銷售助理成為人事行政經理。這一路上百轉千回而不屈,像極了成功學里的典范案例。
智聯招聘網高級人力資源專家郝建高調贊揚這本書中的杜拉拉精神:“典型的中產階級代表,沒有特殊背景,受過良好教育,靠個人奮斗獲取成功,撥動了渴望成功的年輕人的心弦>知名文化人梁文道曾多次感慨,大陸的機場書店里,所賣書籍實在不敢令人恭維。
現實是,柜臺上大把的成功學書籍耀武揚威宣示著:只有我們才能占據機場書店這個最勢利的售書場所。不然,長發飄飄東北口音大叔的講座怎么總能吸引無數渴望的眼神呢。不論是西方傳來的原版成功學,還是以傳統國學新解的本土成功學,都在暗示著:我們才是時代的王道。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員梁理文曾把成功學的全面發展歸結為保險推銷和直銷這兩個新鮮事物的出現,“這兩種銷售方式都需要大量招收和培訓推銷員。培訓專家大都受過成功學的訓練,他們也喜歡向學員推薦成功學類的勵志書籍。那些接受過培訓的人,不管是否留下來做推銷,都學到了一些過去他們從來沒有注意過的東西,主要是一些非智力因素在個人成功中的作用。”。
把打雞血一樣亢奮的推銷員和杜拉拉這種外企時尚白領并稱,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實際上都展示了這個社會整體躁動的狀態:必須要成功。
成功學與其說是技能的培訓,更不如說是態度的訓練。中國歷史上自儒家學說成為正統后,克己復禮成為社會整體意識,一不鼓勵個性解放,二不提倡財富追求。1949年后又大力提倡革命的螺絲釘精神,衣服常年都只有兩種顏色。新時期里,中國人對財富的原始欲望和個性追求噴薄而出,成功學也生逢其時,登上了最合適的舞臺。
零點公司董事長袁岳接觸過很多所謂的“成功人士”,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可以基本肯定的是成功的人基本上沒有聽過成功學與勵志講座,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很多在我們看來似乎很成功的人,可能并不覺得自己有多成功,他們很不愿意被稱為成功人士。那些最愿意被人稱為成功者的人,往往是初嘗勝果、但還沒有被時間沉淀證明他們的成功是堅實與可持續的。
袁岳還指出,成功的成功學講座往往是最熱鬧與最有表演效果的,而恰恰這樣的成功學講座都是有熱鬧而沒門道,或者有門道卻也不是真實的做事之道。“有人會聽成功學聽得入了迷,到處聽名人講座,而我甚至建議你可以一場也不聽,而換著嘗試看各式各樣的書,參加各式各樣的行動,交各式各樣的朋友,一個場面下的朋友遠勝于一個講臺上的神侃者。如果你一定要去聽成功學講座,那么我建議你抱的心態不是真的要學習什么,而是如同欣賞一出話劇與個人演唱會的心態,你也可以是一個玩票的粉絲,但不要把自己弄成了門徒。”
可不可以不成功?臺灣《30》雜志做過一組海峽兩岸年輕人的對比——23.8%的臺灣30歲左右的年輕人理想是當個性小店店長,而43%的內地年輕人想成為大企業家;34.6%的臺灣年輕人認為賺錢雖重要但不是唯一價值,而20%的內地年輕人希望自己未來年薪可超千萬;40.7%的臺灣年輕人視第二專長為實現理想最佳方法,而42.6%的內地年輕人認為人脈是職場第一競爭力……
可見,兩岸年輕人對于成功的定義相差極大,相對而言,內地的年輕人對于財富和地位的渴求顯得心急火燎了。
一個在民間流傳很久的段子:老師問,“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大家哄堂大笑:“當然珠穆朗瑪峰!”“第二高峰呢?”同學們面面相覷,無人應聲。老師在黑板上寫:“屈居第二與默默無聞毫無區別。”
第二與最后一名同等待遇,這個段子也恰好能解釋為什么中國在北京奧運會上金牌數可以達到驚人的51枚,而獎牌數反而不比美國高。
杜拉拉式成功學分析
無論是書里杜拉拉工作的外企,還是現實中的世界500強公司,都已經發展到非常成熟的地步,不論是企業理念還是制度規范,甚至是工作流程細節,都已經規定得清清楚楚。每個員工都需要把自己弄得發光發亮,干好本職的螺絲釘工作。至于天花板,也是每個人都能清楚看到。
這么說或許有點“酸葡萄”的味道,但杜拉拉式的成功技巧,也只能在500強企業里具有實踐性,對于廣大中國式企業而言,這種規范還顯得有點望梅止渴。
換句話說,想學杜拉拉,請到500強。
徐靜蕾電影版的《杜拉拉升職記》里,職場部分并非重點,更多的是一個時尚愛情故事?;蛟S老徐該去看看一個調查數據:2010年1月底,《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進行了有關“杜拉拉”的民意調查,有50.2%的人熱衷杜拉拉是“被這個人物獨立奮斗的精神所打動”,67.3%的人“為了學習職場生存術”。
看見了吧,多數人熱衷的還是如何從杜拉拉身上學習“生存技巧”,這也說明了大家看杜拉拉的心態:外企生活那是表面,真正關心的還是斗爭策略技巧。
比如書中寫到杜拉拉辛勤工作卻不受老板賞識,想明白之后她采取了不斷報告工作進程的方法,使老板注意到了她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從而意識到了她的重要。
這種既不冒犯老板,又為自己爭取利益的辦法,想來才是最受人歡迎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