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創業一年花木賣了160萬元
一年前,棖沖鎮的5名創業路。
不過一年后,也就是這5名“娃娃官”,不僅將創業基地運作得“有模有樣”,而且還從剛開始單一的花木種植,擴展到金銀花、蔬菜生產等幾個領域,并組織成立了歸農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從之前的5戶,增加到如今的64戶。一年下來,僅發放給當地農民的勞動工資,就達20多萬元。
5名年輕人一腔熱血創業
“喂,你好,哦,你是要買花木哦?好的。”初見棖沖鎮大學生村官創業基地的負責人王耿,這個平頭、戴眼鏡、一身80后打扮的小伙子,正忙著與電話那頭洽談業務,說話的口氣像一個精明的商人。
掛斷電話后,王耿一揚手機,笑著說:“是湘潭一家房地產公司的,想要點花木。”追問之下得知,這家公司下的訂單不小,金額近70萬元,“從去年年底開始,花木銷售這塊開始步入正軌。”
不過,在創業之初的王耿等人,可經過了一段煎熬的日子,“剛開始主要是得不到當地村民的認可,土地流轉等工作受阻。”王耿介紹,他與棖沖鎮另外幾名大學生村官廖冰、楊曉玲、袁維、韓正國本來是懷著一腔熱血想聯合創業,但是沒想到剛開了頭就遭“一盆冷水”。當他們找到當地村民協商土地入股的時候,村民們因為不看好這幾個年輕娃娃,紛紛將他們拒之門外。
“村民主要是認為這些城里來的孩子,有熱情、無經驗,所以不愿意跟著他們‘瞎折騰’。”張家店村主任劉繼輝介紹,為了能幫這幾個年輕人實現創業夢,支村兩委決定由村干部幫助王耿等人上戶做工作,向村民們耐心解釋創業目的和前景,直到將20畝土地全部“拿下”。
不過,創業的艱難還遠不止這些,資金問題是其中一個最大的“攔路虎”。“本來我們幾個人都是學校畢業不久,自身的積蓄也不多,剛開始的啟動資金也多半是通過家庭籌措的。”王耿說,誰知道,剛開始的20萬元啟動資金,并“不經幾下用”。為了確保創業基地的正常運轉,王耿心一橫,將自己的房子拿到銀行做了抵押貸款,才解了一時燃眉之急。
所幸的是,到去年年底,王耿等人的努力開始見到了成效,先后承接了江西、長沙、瀏陽本地多個園林綠化工程。到目前為止,基地已經組織苗木銷售近萬株,銷售金額達160多萬元。
創業一年當地農民跟著得實惠
“我們創業的初衷是‘利歸天下,心系農民’。”王耿介紹,他們幾個人雖然都是城里長大,但是這些年在農村當“村官”的經歷,讓他們對農村、農民多了一份感情,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創業,來帶動當地村民發家致富。{page_break}
張家店村東風組的張繼平,家里種了3畝多花木,在去年下半年開始正式加入歸農種植專業合作社。“我入這個合作社,主要就是看到他們這幾個伢子蠻‘義道’。”張繼平回憶說,去年8月份,自己當時并不是合作社社員,但王耿等人找到了他,想到他那里買6000株紅檵木、杜鵑苗,價格分別為0。65元/株、0。8元/株,“后來他們跟我結賬時,就是按實際價格給我的,而不是像以前一些販子一樣,從中拿0。1元/株的回扣。”也正是這一次的交易,讓張繼平改變了以前的一些看法,決定跟著王耿等人一起闖市場。事實上,在張家店村,像張繼平一樣,因為王耿等人的創業基地得到了實惠的還有不少。村民徐新谷就是其中之一,這個本來從事了8年水果批發生意的商人,僅去年下半年,就因為與王耿等人一起接了一個園林綠化工程,從中獲利4萬元。
不過,敢闖敢干的王耿等人,并不滿足于現狀,他們今年又將油茶、金銀花、蔬菜等納入了基地的種植范圍,“現在,我們幾個并不是學農的人,都已經將農業作為了第一專業。”對于未來的發展,王耿等人也是信心滿滿,“我們希望能將合作社打造成一家農業開發公司,帶動更多的村民實現致富增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