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文董事長夏華的成為源自什么?
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理事、時裝制造商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20日在佛羅倫薩。此前,她在與意大利企業家交流時曾提出對“中國速度”的新一層理解:它不僅指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也體現了中國消費市場的急速變化。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在關注和談論“中國速度”,覺得中國是一個非常“快”的國家。但夏華介紹,這么多年來,她一直在重新思考和定義中國速度,她認為這并不僅僅指中國更“快”、或是意大利更“慢”,而是企業能否跟上消費者的腳步。
中意企業在當下的時代背景中合作時,意大利需要充分認識到中國的“新”力量--企業家的進取精神、年輕人的創業熱情,以及年輕化的消費市場,這些都能給“老牌”的意大利帶來生命力。
“消費者轉變的速度非常快,很多歐洲的朋友也問我,中國的市場為什么如此多變。”夏華說。
她認為,中國正經歷一場消費革命,這場革命不僅僅來自于互聯網和電商,還來自與消費者的年輕化和需求的變化。當今的中國消費者與10年前已經有所不同,他們不只要求有好的品牌、好的產品,還要求能得到好的生活方式。
“消費者希望你能夠跟他們對話,能在同一種語境里。”夏華告訴記者,現在很多歐洲設計品牌依然以10年前的方式在中國經營,開一家店“驕傲地等著消費者來”,可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希望品牌“能在人群中找到我”。
“今天消費者的'存在感'是非常強的,他們會發問--你(品牌)的優雅是否與我有關?”夏華表示,許多中國年輕一代的消費者甚至對傳統品牌的古老故事不感興趣,認為那些元素離他們的距離太遠。相反,中國年輕消費者需要與品牌之間更多的參與感。
在專訪前一天舉行的中意企業家研討會上,夏華也曾表示,到底能成為中國消費者的“新歡”,還是他們記憶里的“舊愛”,是每個高端制造業品牌的新命題。
“國際化在今天,不論你愿意不愿意,都已經到來了。”夏華說,“其實在中國市場,我們已經'被國際化'了。”依文在中國的很多門店旁邊就是國際品牌、意大利品牌,“從某種角度來說,在中國商業的這條跑道上,我們已經跑贏了很多歐洲品牌。”她指出,這個“贏”指的不僅僅是收益方面,更重要的是對中國本土消費者的了解。“10年前來歐洲時,我們受到意大利的歡迎,因為很多企業希望通過我們把產品賣到中國。今天,我認為我們會成為更受歡迎的合作伙伴,因為我們已經具備了時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夏華所說的核心競爭力,正是指數百萬與企業彼此了解的“忠實顧客”。“就像我之前在中意企業家研討會上說過的,如今兩國企業的合作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10年前,我們從意大利引進好的產品,之后產生了資本合作,如今則是共同合作創新,研發更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夏華認為,對雙方而言,合作創新是最好的方式,在激活市場的同時,也對激活意大利企業的創造力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們在意大利有很多合作的原料工廠,以往在每年的訂貨會晤上,他們會不理解你為什么選這種面料,不選那種?后來,我們每年都請意大利的原料設計師來中國,與中國的設計師一起在店鋪里直接面對消費者。”
在這一過程中,意大利設計師才突然發現,原來在意大利很受歡迎的產品,在中國卻未必行得通。“他們突然開始讀懂中國的消費者到底喜歡什么。”這一切的關鍵,在于推倒了“意大利制造”與中國消費者之間的那堵墻。
近年來,歐美一些奢侈品牌為了迎合中國消費者而設計出的某些“中國風”產品實際上對消費者存在誤讀,令人哭笑不得。因此,這樣的“共同創造”模式或許更能準確地對接中國市場,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國際化的另一點還體現在,帶有東方美學的產品在歐洲市場越來越受歡迎。夏華也考慮過向歐洲“進軍”的可能,但同樣會采取共同合作創新的模式,與好的歐洲合作伙伴一起設計產品。
“同樣的道理--我們離意大利消費者也很遠。如果真的要在這個市場取得成功,我們必須借助意大利合作伙伴的幫助,了解這里的人喜歡什么。”夏華說。
作為與意大利企業有超過10年合作經歷的企業家,夏華這次隨中國企業家代表團前來交流,也有不少新的體會,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感受到中意雙方對合作的渴望。“我們開始真正覺得,彼此需要對方。”通過互聯網的發達和越來越頻繁的人文交流,中意兩國增進了了解,雙方企業也意識到,彼此不僅需要對方的市場,還需要對方的“idea”(創意)。“尤其是意大利的企業家,能感到他們的愿望更強烈一些。”
第二點不同是,以往中國與意大利企業大多是同行業間的合作,但這一次產生了不少跨行業合作的可能,例如一位電影產業的意大利企業家就對夏華表示,希望專程到中國與她商討合作事宜。“電影與時裝一直以來有著緊密的合作關系。電影是一種當代生活方式的反饋,時裝品牌希望在電影中確立一種時代背景。”她舉例稱,意大利品牌ARMANI當年就是通過一部《美國舞男》一炮打響。如今意大利電影尋求與中國時裝的合作,也體現出中國的時尚態度在西方市場也越來越被接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