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辦公司半年未及時注冊 到手“大單”飛了
今天早上,“拾光南開”的“老總”、南開大學藝術設計系大三學生任哲正在給員工開“例會”,會議內容不是產品開發、市場營銷,而是企業運營基本法律常識的普及。“任總”說:“前一段時間,我們因為法律意識淡薄吃了大虧,現在得惡補這一課。”
“拾光南開”是一個以文化創意設計為主營業務的學生團隊,其作品在圈中也小有名氣,目前已經運行快8個月了,可公司注冊卻還不到1個月。“以前我覺得注冊跑手續太麻煩,懶得去辦,而且不注冊也不影響我們‘接活兒’。”任哲說。
不久前,本市某知名大型購物中心慕名找到任哲,希望請他的團隊設計公司年會使用的包裝袋、賀卡和紀念品等,并開出近6萬元的報酬,與以往一兩千塊錢的“小活”相比,這筆訂單讓整個團隊都興奮不已。
“問需求、聊創意,一切溝通環節都很順暢,直到最后簽合同,對方要求審驗‘拾光南開’的‘三證’,即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并要求提供一個對公銀行賬號,以便支付費用。這些要求,我一個都滿足不了,由于對方財務審批制度嚴格,只能放棄與我們的合作。”
談起這段經歷,任哲悔不當初,“那時,我才幡然醒悟,為什么團隊剛一成立,學校創新創業基地的指導老師就一直催著我去注冊。”
如今,“拾光南開”團隊已成為一支“正規軍”,新公司的名字叫“拾光藝匯”。任哲說:“吃一塹、長一智,希望大家以我為鑒,可別再犯類似錯誤了。”
像“拾光南開”這樣遇到法律問題的學生創業團隊,目前已不是個案。南開大學學生創新創業基地指導老師王修彥說:“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相當于一個企業的‘身份證’,有了這‘三證’才說明公司運營的合法性。沒有,就是‘無照經營’,但很多大學生創業者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我們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加強學生依法創業、守法經營的教育、引導和服務十分重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