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的法定義務值得引起重視
《社會保險法》第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北緱l規定的含義,一方面規定了用人單位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是用人單位的法定強制性義務;另一方面,確定了用人單位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的基數標準,即用人單位應以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單位應繳納部分的保險費?,F實中,會出現如下幾個方面的情形:
一是用人單位為了節約用工成本,完全拒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
二是用人單位為勞動者繳納了社會保險,但申報的繳納社會保險基數低于《社會保險法》規定額度標準;
三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以向勞動者提供一定的補償金的形式,代替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并由勞動者出具書面承諾書,承諾放棄單位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的權利,并自愿承擔一切法律后果。
這三種情形的法律后果如何呢?
針對第一種情形,即用人單拒不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的情形。《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第(三)項即規定,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秳趧雍贤ā返谒氖鶙l第(一)項規定: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p>
因此,用人單位沒有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的,勞動者可以提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并且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向其支付經濟補償金,按工作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的工資的標準計算經濟補償金,最高不超過12個月的工資。如,小張受聘在北京B公司上班,月工資8000元,但B公司一直未為小張繳納社會保險,現在小張已經在B公司工作長達5年8個月的時間?,F小張以B公司未繳納社會保險為由,向B公司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請求支付經濟補償金,其可主張的經濟補償金則為其六個月的工資總額即48000元。
針對第二種情形,即用人單位為勞動者繳納了社會保險,但繳納社會保險的基數為當地規定的最低社保繳納基數標準,而非按《社會保險法》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社會保險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用人單位逾期仍未繳納或者補足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可以向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查詢其存款賬戶;并可以申請縣級以上有關行政部門作出劃撥社會保險費的決定,書面通知其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劃撥社會保險費……用人單位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且未提供擔保的,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賣其價值相當于應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財產,以拍賣所得抵繳社會保險費?!?/p>
《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第二十七條規定:“職工與所在用人單位發生社會保險爭議的,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的規定,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職工認為用人單位有未按時足額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等侵害其社會保險權益行為的,也可以要求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或者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依法處理?!币虼?,根據前述相關規定,用人單位未足額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可以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或者向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申訴,要求用人單位足額補繳社會保險費。不過,實踐操作上,勞動者不能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足額繳納社會保險為由提起勞動仲裁,否則將不予受理。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關于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第31條對此有明確規定:“《勞動合同法》實施后,用人單位未按本市規定的險種為勞動者建立社會保險關系,勞動者請求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應予支持,但經濟補償金支付年限應從2008年1月1日起開始計算。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足額繳納或欠繳社會保險費為由請求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不予支持?!?/p>
而對于第三種情形,即用人單位以向勞動者支付一定的補償金代替繳納社會保險,法律后果如何?如前所述,用人單位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是用人單位的法定且強制性義務。因此,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補償金以及勞動者承諾放棄用人單位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的權利的約定屬于無效約定,該約定不受法律保護。
發生爭議時,勞動者仍然可以用人單位未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為由,主張解除勞動合同,并主張用人單位依法向其支付經濟補償金;但同時,勞動者已經從用人單位收取的社會保險補償金亦應予以返還用人單位。此種情形,其實對于用人單位來講,更為不利。因為即使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出了社會保險補償金,但并不因此免除其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法定義務,一旦勞動者今后反悔,其除了補繳社會保險費之外,還要承擔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責任。因此,建議用人單位對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的法定義務引起重視,規范管理,不要因小失大。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