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哲:政府讓利果實勞動密集型紡企緣何難以“守得住”
據媒體報道,民盟在廣東調研時發現,當地一些民營企業的行業利潤只有3%-5%,企業根本沒有意愿提高職工工資。因此民盟人士建議,在此情況下,政府應讓利于企業,減少營業稅等稅費的征收,給企業留下更多的利潤。
從上至下,全民都在談論著“收入分配改革”,不管路徑、時間表是怎樣的,“改”的共識已經形成,這本身就是一件很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我們同時也應冷靜地看到,在出口導向型+勞動密集型產業依然主打中國經濟的情況下,想要提高勞動者收入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因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競爭優勢在于低價,在于勞動力的低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提高勞動者收入形成了兩難的困境。
利潤率只有區區3%的企業,毫無疑問就是那些處于全球產業鏈最低端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他們給勞動者增加收入的空間十分有限。面對兇狠的全球品牌商和渠道商,這些企業幾無討價還價的能力,利潤只會越來越微薄。因此,在勞動密集型企業里,加薪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奢談,因為沒得可加。于是,這就引出一個哈姆雷特式的問題:是保勞動密集型產業,還是保勞動者的增收。
基于此,民盟建議政府讓利,以求對上述二者兼顧。的確,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政府拿著大頭,要求政府讓利的呼聲從收入分配改革醞釀初始就一直很強烈,而從此前各方面的報道來看,政府對此也沒有排斥。因此,如果政府能夠讓利,降低企業稅負,從理論上推,企業就有了加薪的空間,最終,國家經由讓利于企,從而實現讓利于民。
可是,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政府讓的利,勞動密集型企業不一定能夠守得住。比如出口退稅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在去年經濟危機肆虐之時,國家提高了多種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紡織品更是接近于出口零稅率。但這原本留給企業的利潤空間,卻被外商生生地奪走了,大多數外貿企業把出口退稅優惠基本上給了外商,以求保住訂單。彼時的報道援引一位河南紡織企業負責人的話,“在進行價格談判的時候,無論企業給出什么價格,對方的第一句話總是說國家提高了出口退稅,并借此要求企業降價”。
由于議價權的缺失,我們有理由擔心,政府給企業的讓利再次被外商要挾,變成他們不斷加碼的利潤來源。因為我們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沒有別的優勢,所以只能被動接受。所以,在研究如何給勞動者增收的同時,我們需要把經濟結構轉型一并聯系考慮,只有經濟轉型,勞動者收入提高才不會受到產業鏈低端狀況的挾制。我們需要摒棄對廉價勞動力的慣性迷戀,正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在昨日的例行發布會上所言,當前中國吸引外資的最重要因素是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以及法制環境的不斷完善,其次是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完善的產業配套能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