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政府推動新“絲”路落地
20年發展奠定絲都基礎
與英國人閑時談論天氣類似,嵊州人茶余飯后的話題離不開領帶,嵊州早已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帶產業集群。
據嵊州市委書記郭敏介紹,目前,嵊州市領帶產業年產領帶3億條,出口1.6億條,產值100億元。遠銷80多個國家和地區,占據了全國市場的90%,世界市場的50%。全市有1300多家領帶企業,10家銷售上億元企業,5萬多具有專業熟練技術的生產工人。
嵊州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高檔電腦提花織機1300多臺,占主要生產國家同類設備總量的一半以上,高檔織物真絲面料產量已超過世界上其他主要生產國家的總和。
在研發方面,嵊州打造領帶、針織等產品研發中心,規模企業建立產品研發和設計創意等研發機構,并建立了全球花型設計資料庫和電子圖書館,研發能力不斷增強。
同時,依托嵊州中國領帶城和中國香港領帶城強大的輻射功能,依靠遍布海內外3000余名營銷人員,憑借各種辦事處、代理商、專賣店和專賣柜,嵊州真絲企業已經形成了龐大、廣泛、完整的營銷網絡。
良好的產業集群造就了一批領袖型的優勢企業,巴貝、麥地郎、雅士林、仟代、好運來、達億、加佳、天佳等10家企業銷售額均達到1億元以上,最大的浙江巴貝集團年銷售額達18億元。
目前,世界上眾多著名品牌的領帶選擇在嵊州加工生產。
曾經有人做過假設,如果嵊州領帶至此止步不前,那么多久其他區域才能取代嵊州領帶?許多企業家的答案是至少十年。這是因為經過多年的集群發展,嵊州領帶產業已具有難以替代和復制的競爭優勢。
然而,隨著發展環境的變化,嵊州領帶服裝產業正遭遇發展空間幾近飽和、總量已碰到“天花板”的發展瓶頸,存在著“上下游”被人掌控,花型設計、面料后整理技術相對落后,自主品牌和創新能力缺乏等突出問題。
轉型升級成為嵊州服裝產業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
老產業提出新“絲”路
“轉型升級往哪里轉,又在哪里升?這句話點中了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也是我們當前全力推進的工作重點。”嵊州市市長盛秋平在記者采訪時表示。
他告訴記者,嵊州正按照“微笑曲線”的要求推動轉型升級,立足于“上、中、下”三“游”做文章。
半年前,嵊州領帶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金耀遠赴四川,與當地政府洽談設立蠶桑生產基地事宜,為的就是提升對原材料的自主掌控能力,并同云南、四川、廣西等省相關縣市達成協議,在當地開發98萬畝蠶桑生產基地。
由于嵊州每年真絲用量高達7千噸,其中95%以上需要從外地采購。
“要想掌握上下游的話語權,我們就不能只停留在加工環節上,靠量取勝,需要拉伸我們的產業鏈。”金耀說道。
除了向上游“拉伸”外,嵊州領帶產業還積極往下游拓展,以釋放成本壓力,獲取更大利潤空間。“真絲拓展計劃”、“成立聯合物流公司”、“鼓勵海外收購”等措施讓嵊州領帶走上了“新絲路”。
浙江丹魯依服飾有限公司就利用歐洲經濟波動之機,與國外品牌公司合作,在歐洲創辦終端銷售業務,分享對方品牌帶來的終端銷售利潤,讓“領帶加工環節的利潤只占整個利潤鏈條的10%”的尷尬現狀得到改善。
據嵊州市領帶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周慶余介紹,以打造國內乃至全球真絲產業集聚地為目標,做高做精領帶產業,做強做大真絲產業,推進嵊州紡織產業轉型升級,正成為未來嵊州紡織服裝產業的主要轉型方向。
周慶余分析道:“從領帶往真絲產業轉移,嵊州有天然優勢,一是全球家紡處于上升期,真絲家紡與領帶同屬提花產品,技術、設備、設計相通,客戶重合度高。二是全球最先進的電腦提花織機60%在嵊州,生產國內匱乏的高檔真絲提花面料,是嵊州領帶企業的強項。”
據了解,現在超過三分之一的嵊州企業已經開始向真絲家紡、真絲針織服裝產品等積極開拓。在2009年嵊州服裝產業230億元的總產值中,領帶產品和非領帶產品已經基本平分秋色。
打造“真絲之都”,嵊州擁有良好的環境和硬件措施,那還缺什么?{page_break}
“要打造成真正的真絲之都,首先要學會做文化。”浙江巴貝集團董事長金耀一語道破。真絲產品是富有豐富文化內涵的,而領帶花形就是領帶文化最直接的表現。
盛秋平也認為,集群不僅是企業的簡單疊加,其中更包含著普遍的文化認同。政府要引導集群文化的發展方向,把集群的運行規則轉化為文化上的認同。
為了提高設計含量、提升品牌文化內涵、增加產品附加值,巴貝收購了意大利科莫地區的領帶設計公司CZC,建立了國內首個領帶花型電子資料庫(即領帶花色DNA研究庫),目前圖庫檔案已有30萬個花型;宏達制衣公司也到米蘭開出設計工作室。
在嵊州實踐新“絲”路過程中,出現了“趕超文化”。
“要做就做第一”、“停滯即是倒退”、“資本加智力等于財富”等在這樣一些經營觀的影響下,嵊州真絲產業近年來的科技創新意識逐漸增強。
政府推動新“絲”路落地
在嵊州領帶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政府的推動,一股自上而下的政府力量不斷把嵊州領帶產業帶向了新高度。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領帶城的建立,嵊州市領帶行業協會和中國服裝協會服飾專業委員會在嵊州成立,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勁的硬件和軟件基礎。特別是至今連續舉辦十屆的中國領帶節,將領帶這件產品升華為藝術品,大大提高了領帶所具有的文化價值和國內外的知名度、影響力。
盛秋平表示,“政府在引導和扶持嵊州領帶產業做大做強的工作中,始終做到百分之百的努力。”
據他介紹,為了讓新“絲”路真正落地,政府將重點打造服務于現代真絲集群產業的空間平臺、營銷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提升對產業發展的承載力。
為此,政府新建了中國(嵊州)領帶城物流中心項目,全國領帶服飾質量檢測中心和嵊州市領帶產業科技推廣中心,用于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培育的科創中心初見成效;并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設立“嵊州集群產業電子商務專區頻道”;此外,還進一步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對接合作,努力吸引名校來嵊州設立創新載體。據介紹,嵊州市政府將投資24億元用于領帶服裝重大技改項目。
另外,由巴貝、麥地朗等龍頭企業牽頭,多家企業參與的專業物流公司、科研中心、銷售平臺等產業發展共性項目建設不斷推進,既避免了重復建設,整合了資源,又培育了生產性服務企業,改變了生產企業小而全的格局,細化了分工,有利于工業企業的進一步做大做強。
目前,嵊州市領帶產業轉型升級和現代真絲產業集群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產業涵蓋面進一步擴張,延伸產品種類逐漸增多,產業結構逐漸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嵊州產品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
良好的產業集群,政府的積極推動以及協會的有力引導,讓嵊州擁有了叫板世界的資格,擁有了話語權。在2009年年初和2010年10月,為應對金融危機以及成本上升壓力,嵊州領帶產業通過談判兩次成功提價。
嵊州,正在屬于自己的新“絲”路上闊步前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