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團購維權第一案”敲響警鐘
在我國,網絡團購因其價格優勢受到許多人的歡迎,大大小小的團購網站應運而生。紡織服裝企業也將其當成新的銷售渠道與營銷手段。但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團購模式發展迅猛的城市,商家關門、消費者無處兌現消費的事件頻頻出現。與此同時,各種假貨、山寨產品也借助團購潮“還魂”,不僅給消費者帶來經濟損失,也讓不少企業陷入了信譽危機。
今年3月,消費者郝先生在團購網站“嘀嗒團”參與團購了一雙法國“樂卡克”旅行鞋。后經寧波樂卡克服飾有限公司檢驗,被確認為假冒品。據嘀嗒團的團購記錄顯示,選擇購買走秀網提供的假冒偽劣樂卡克旅行鞋人數達到1858人,以單價99元計算,非法獲利的銷售金額超過18萬元。
4月24日,“法國公雞”樂卡克公司在京宣布,對銷售產品的北京今日都市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及其運營團購網站“嘀嗒團”、提供產品的深圳走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及其運營電子商務網站“走秀網”啟動法律程序。
業內普遍認為,此次國際維權事件,目標直指國內當下較熱的網絡團購,牽涉兩家知名電子商務公司,引起業界廣泛關注,被稱為“中國團購維權第一案”。
在司法裁決之前,我們且不論此事件孰是孰非,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由于團購消費者由于較為分散,憑著一己之力,維權成本十分高。而據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如今團購消費已成為消費者投訴的熱點,團購維權難的問題也日益凸顯。{page_break}
團購被“忽悠” 維權仍有灰色地帶
如今,有多少人接受并喜歡網絡團購?這些消費者平均每月會在網絡團購中花費多少呢?他們更愛選擇哪一類的團購網站呢?在團購時,他們會購買哪些產品?有多少消費者曾有團購被騙的經歷?
在參與調查的154059名受訪者中,91.31%的人表示,他們非常熱衷于網絡團購,74.89%的受訪者每個月會花費千元進行團購。而且團購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家用電器、服裝鞋帽、床上用品、化妝用品、運動器材、生活日用品、數碼產品、食品、保健品、書籍音像、各種餐飲娛樂優惠券等,其中22.90%的受訪者會選擇食品、保健品,13.27%的受訪者偏愛購買服裝鞋帽。他們更傾向于團購很有口碑的產品,以及團購網站頁面設計美觀、操作簡單,售后服務好、購物有保障的團購網站。
3.27%的受訪者曾遭遇團購被騙。但是由于團購網站“超低折扣”的策略,仍然有96.09%的受訪者表示,即使經歷網絡購物被騙后,他們還會繼續參加網絡團購。而且目前大部分團購網站都只選擇使用即時到賬的支付方式。這是團購模式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日后也必將成為該模式發展的一個瓶頸。業內人士分析,這種方式是將風險完全轉移到了消費者身上,這樣很容易給一些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
據悉,很多團購網站都沒有經過工商注冊和域名備案等必須的程序。其根本無法保障質量和服務,都是一錘子買賣,拿了錢就走人。而且準入門檻太低,使得短時間內便涌現大量團購網站,競爭激烈,行業素質良莠不齊。除了幾家較大的團購網站,其他大部分團購小站都沒有完備的公司信息,沒有在網站首頁上按規定標示ICP經營性網站備案號、電子營業執照等信息,聯系方式也很隱晦,往往找不到聯系電話和地址,只留下所謂客服的QQ號碼,甚至只有電子郵箱或一個“在線提交”。一旦消費者在團購過程中發生糾紛后被欺詐,很難維護自身權益。{page_break}
網絡維權重在監管
在團購過程中,有多少消費者會采取一定措施保護自身權益?如果發現團購網站涉嫌欺詐時,這些消費者又會怎么做呢?無論是從消費者、企業的角度,或從整個產業的發展角度,大家都希望有關部門考慮如何對團購進行監管。
對于消費者來說,15.38%的受訪者不過分相信超低價團購,會看清交易條款,特別是事后維權一項,看看有無“霸王條款”;4.57%的受訪者會查詢相關的網友評價和口碑,明辨網站上的信息和交易記錄的真實性;16.36%的受訪者會查團購網站有沒有ICP備案號及是否有有效鏈接,查詢網站是否公司化運營,核實運營企業名稱及地址;16.28%的受訪者會選擇正規企業經營的規模較大、口碑較好的團購網站;32.67%的受訪者表示,如果網站是直接發支付鏈接或者直接向其匯款,會謹慎參與(目前釣魚類詐騙常用這類招數);14.74%的受訪者會在團購后保留好確認短信、確認頁面,以便發生糾紛時有據可依。
此外,如果發現團購網站涉嫌欺詐時,60%的受訪者會向工商管理部門舉報或者向消費者協會投訴;38%的受訪者認為,如果網站涉嫌詐騙犯罪,他們向公安機關提供線索報案;2%的受訪者則會通過訴訟途徑解決無法協商或者解決的退貨賠償等事宜。由此可見,大部分消費者具有較強的維權意識,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避免層出不窮的網絡陷阱問題。
而打響“中國團購維權第一案”的寧波樂卡克總經理王可則表示,樂卡克此次維權訴諸法律,既是維護國際著名運動品牌合法權益,也是以企業力量幫助消費者維護利益。在提醒消費者注意網絡購物風險的同時,王可也呼吁網絡購物企業要守法誠信經營,這樣才能實現網絡銷售平臺、知名品牌與消費者的多贏。
法律顧問楊凱表示:“如果說單純的一個合同,我們有合同法;如果是單純的一個消費者權益,我們有消費者權益法;單純的一個知識產權,我們有相應的知識產權法;單純的一個支付,我們有相應的金融法律法規來管理,但是所有這些在面對電子商務整體平臺的時候,就會發現問題,呼應得少、銜接得少。”
讓人欣慰的是,就在世界知識產權日之前,國家商務部發布了《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服務規范》,提出一套交易糾紛解決機制。《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服務規范》包括鼓勵平臺經營者設立“冷靜期”制度,允許消費者在冷靜期內無理由取消訂單,第三方交易平臺先行賠付消費者。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規范》的出臺,電子商務領域將會越來越規范化,但“被過度包裝下”的消費市場仍然問題多多,還須謹慎發展。{page_break}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