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八成男裝都有“洋名”?揭秘造假手段!
男裝品牌凱迪東尼號稱是德國品牌
PULL&BEAR號稱是西班牙品牌,產地多為中國、土庫曼斯等地
馬克華菲時尚品牌宣稱是意大利品牌,產地卻在上海
經常為丈夫作形象參謀的時尚白領何女士,自從“達芬奇事件”后,去商場買衣服的時候都多了一個心眼,就是了解服裝的注冊地以及具體生產地。她發現,不少看起來帶有外國品牌意味的“洋品牌”,其注冊地大多為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但生產地和銷售地點卻都在國內,在國外一家店鋪都沒有。
明明是國內生產和銷售的牌子,到法國、意大利注冊個品牌,再進駐百貨公司就搖身一變成為“國際品牌”,而且還能賣個好價錢,其實這些做法在服裝界早已不是新聞。近日記者在廣州一些百貨商場走訪發現,一些中高檔品牌男裝“假洋品牌”已占到8成以上,雖然這樣做并非違法,但國產貨掛外國牌子的做法難免有欺騙消費者之嫌,不少消費者和業內人士希望有關部門能及時界定、規范這種“假洋品牌”。
中高檔男裝假洋品牌泛濫
凱迪東尼、爵士丹尼、佛倫斯、馬思圖、勞斯丹頓、DEICAE……記者在天河城百貨、廣百、廣州友誼。
摩登等多家百貨商場男裝區走訪發現,不少商品都打著“洋牌”,有的是用漢語直接“翻譯”英文。在天河城百貨一家叫凱迪東尼的男裝品牌柜臺前,記者隨意挑選了一件短袖POLO衫,標價為1280元,而一些標示含有桑蠶絲成份的衣服更是要價2680元,售貨員告訴記者,現在夏季服裝清貨可以打5折。
當記者詢問該品牌出自哪里時,售貨員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是德國品牌服裝。當記者詢問為什么產地在廣州時,售貨員說:“德國品牌,產品在廣州生產,現在很多國外品牌服裝都在國內生產,如果全部進口價格會很貴。”記者翻看了該品牌的宣傳單發現,上面多處提到德國。而隨后記者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網站上進行了查詢,網站上顯示,該品牌的申請人是李長順,注冊公司是廣州輝彩貿易有限公司,申請時間是2002年。
同樣的,另一個男裝品牌專柜爵士丹尼號稱是意大利品牌,但記者在谷歌搜到的其商標持有人是“廣州爵士丹尼服飾有限公司”,并有誠招加盟商的信息。
在記者走訪過程中,多個柜臺的售貨員都稱自家的品牌來自國外,比如法國、意大利、美國、韓國、日本、西班牙等。其中又以來自意大利和法國的居多,而這些自稱是“洋品牌”的商品產地基本都在廣州、上海、福建等地。
廣東高尼奧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富浩告訴記者,現在商場中八成以上男裝品牌服裝都起“洋名”,而大多產地就是來自廣州、惠州等地。他指出,由于女性服裝屬于潮流更替非常快的服裝品類,假洋品牌缺乏足夠實力跟進女裝著衣時尚的變化速度。而商務男裝,尤其是中高檔商務男裝相對其他品類服裝而言,更易于模仿,而且變化較小,售賣周期可以很長,導致了假洋品牌集中于這個領域。“男裝的特點是輕款式、重品質,如果不宣稱是意大利、法國品牌,根本賣不上價。”
幾千元買個國外“出生證明”
“到國外去注冊一個品牌或買一個國外注冊的品牌早就不是什么秘密。”曾富浩表示,所謂假洋品牌大概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公司的生產、銷售及品牌持有人都在中國,只是注冊品牌并起了個洋名;另一類是通過在中國境外注冊公司及品牌,再將產品帶入中國銷售;而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全新方式,即通過吸引海外企業成為小股東,然后正大光明地推廣自己的假洋品牌。{page_break}
曾富浩曾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代理過法國、香港服裝品牌,“那是個代理時代,讓我完成了最初的積累,當然,在代理的路上我也交了不少學費。”曾富浩表示,那個年代國內品牌大量興起,產品名稱喜歡與“洋味”沾邊,而注冊一個洋品牌相當容易,幾千元就可搞定。
據了解,洋品牌往往在品牌運作時,可以進更好的百貨商場,可以發展更多的代理商,甚至可以節約相當可觀的一筆推廣費用,因此很多假洋品牌還延續至今。后來,曾富浩覺得做假洋品牌在設計抄襲上存在很大風險,因此最終轉型創立了國內自主品牌。
對于曾富浩的說法,記者在網上進行查詢發現,注冊不同國家商標的收費標準不一樣。
記者聯系到一家自稱可代辦注冊國際商標的公司,該公司的工作人員說,注冊意大利的商標,費用大概在9800元,而注冊香港的商標為3000元。申請人只需要提供公司名稱以及一個香港的銀行賬號即可,6~8個工作日便能完成注冊。這位工作人員還坦言,通過他們公司進行申請的多數是空殼公司,目的就是進行品牌運作。
最后,這名工作人員還特意叮嚀記者,在香港注冊完公司后不能直接在內地生產,因為香港公司在內地沒有實地經營權。但其轉換也非常方便,只要找一家加工廠進行商品生產的委托授權即可,甚至是在內地再注冊一家企業,自己授權自己進行生產也可以。“這樣做保證你什么問題都沒有,完全合法。”該工作人員表示。
而據記者了解,另一種造假方式就是類似達芬奇式的保稅區“一日游”。進口商品在國內生產,然后以出口形式在周邊地區如香港地區或泰國、菲律賓等國家周轉一圈,回來成為進口產品。部分產品為了節省物流成本,則僅在保稅區內周游一日,取得合法的進出口單據,于是國產品變身進口產品,身價暴增十倍甚至更多倍。
“假洋品牌”七大造假手段
1.國產品牌取個洋名字,產品包裝更改為洋文。
2.產地更改為意大利、德國、美國等國。
3.在國外注冊一個空殼公司,產品從境外弄一個“出生證明”。
4.在國內建一個工廠引進一些設備,按國外標準生產,號稱是“原裝進口”。
5.宣傳上聲稱至少有幾十年歷史,貼上一張洋人照片,便稱其是著名設計師或品牌開創人,或請老外當模特等。
6.打“擦邊球”利用一些特殊手法,使自己獲得知名洋品牌中國若干年商標權,貼牌生產產品號稱高端產品。
7.多在香港注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