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春節vs國際訂單 中小企業遭遇"節日煩惱"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可是對于中國的企業,尤其是像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來說,一年要想有一個良好的開局,只能等到春節過后。”昨天,我市一家中小企業的董事長徐先生向記者訴說道,“打一個不太形象的比喻,這叫‘節日煩惱’。”
徐先生的企業是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的“上游”。和世界500強企業合作,他的企業訂單不愁,產能得到了解決,也獲得了一定的利潤空間。但和外方合作伙伴之間的“沖突”,總是發生在元旦到春節這段時間里。
這種“節日煩惱”最初來自與外商不同的節日觀上。外商最認圣誕節,而且在年末,熱鬧那么兩三天就結束了,然后就該干嗎干嗎,進入新的一年。和中國人一樣,抓好開局同樣是外商十分重視的。外商做事喜歡按部就班,一碼歸一碼,一年的生產計劃逐月按步驟來,計劃性很強。而恰恰一二月份中國人要過傳統的春節,像徐先生這樣的中小企業,超過半數的員工都是外地人或來自大連當地農村,春節時大多數都要回家過年。人一走,生產自然就受到影響。剛開始與外商合作時,對方很不理解,不僅訂單催得緊,而且條件還蠻苛刻。像徐先生這樣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中小企業有些訂單還不敢不接,運行壓力很大。好在經過近三年的磨合,外商也理解了中國人過春節的意義,雙方才在相互理解中步入了真正意義上的合作軌道。
“去年我們從除夕放到初三,初四就開始生產了。今年從除夕一直放到初八,讓大家好好過個年。”徐先生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像徐先生這樣的生產型中小企業所遭遇的“節日煩惱”,在服裝、水產品、罐頭等加工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不過今年元旦、春節集中在1月份,雖然大家過年的節奏和情緒難免緊張,但對企業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因為從全年的角度講,等于‘搶’出了一個月的時間。”一些中小企業的老板如是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