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瑪尼等外企污染嚴重 地方政府放松管制
阿瑪尼、梅西百貨、CK、家樂福、迪士尼等等,都是世界知名品牌,有些甚至是頂級奢侈品牌,它們光鮮的外表下,其實有見不得光的東西。自然之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等五家環保組織調查發現,這些企業在中國的紡織原料供應商存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面對環保組織的質詢,阿瑪尼卻不作任何回應,和阿瑪尼一樣無視質詢的紡織企業還有18家。
拿英國最大的跨國商業零售集團瑪莎百貨來說,它位于浙江紹興某工業區的一家供應商,從2003年以來,廢水、廢氣處理問題就頻頻遭到當地居民的投訴。直到2010年5月,這家企業污水池、廢氣收集裝置還是沒有建成,廢氣、廢水嚴重污染環境。面對環保組織的質疑,瑪莎百貨一再回避和敷衍,竟然用“零廢棄”和“碳中和”等環保概念裝點自己。
外企在華的代工廠、供貨商等嚴重污染環境,這樣的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出現。之前,大名鼎鼎的蘋果,就是因為在華代工廠的污染問題鬧的沸沸揚揚,品牌形象一度受損。類似事件再次出現,對各地政府招商引資、環境監管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治理與和諧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宏山對此作出評論。
雙重標準導致國際知名企業屢屢中招
自然之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這幾家環保組織,之前蘋果代工廠的污染事件也是被他們揭發的,這次,他們又調查出了包括阿瑪尼在內的一共49家跨國企業在華的代工廠或者供應商存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而且,阿瑪尼這樣的大牌還沒有回應環保組織的質詢。很多人會不禁質疑,為什么這樣的事會屢見不鮮,而且都發生在一些國際知名企業身上?
楊宏山:正因為這些企業是知名企業,所以它格外吸引媒體和社會的關注,反過來考慮,公眾之所以要質疑這些大品牌,尤其是國際品牌,實際上有的時候質疑者本身也存在一種雙重的標準,也就是說對于一些跨國公司,我們往往以國際上的標準來衡量它,要求他們遵守跨國企業都應該遵守的基本的社會責任,而對于一些內資企業我們往往采取國內的標準去看待它。
這個問題上我的看法是,對于我們一些本土企業,尤其是內資企業在這種侵害公共環境的事件上,他們也存在一些較為嚴重的問題,但是由于社會對于這些跨國公司格外的關注,所以跨國公司和知名企業的曝光比本土企業要高得多,所以在這個問題上的雙重標準也是導致今天我們看到這些知名企業屢屢被曝光很重要的原因。
地方政府追求政績放松管制
環境涉及到我們每個人的生存健康,記得蘋果上次東窗事發的時候,一開始蘋果也是置之不理,直到輿論風波鬧得沸沸揚揚,蘋果總部才終于出面解釋這個問題。這其中,涉及到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那些跨國公司在遇到類似事件的時候,盡量撇清自己對代工廠或者供應商應該擔負的監督責任。這次阿瑪尼等十九家企業的反應跟上次差不多,那么,類似的糾紛,各個代工廠或者供應商所在的當地政府難道就能坐視不管嗎?當地政府是不是必須要實施監管了?
楊宏山:在這樣的過程,地方政府實際上也處在一種兩難選擇當中,首先地方政法存在一種很高度的政績競爭,盡管中央反復強調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地方政府政績綜合評價體系,但是我們知道在各種各樣的評價指標中,經濟增長類的指標是最顯眼的,也是最容易被量化評價,并且容易進行橫向的比較,像公共服務類、環境保護類的指標,它的具體的指標是否可以量化以及如何測評,這方面有很大的難度,正是因此在這種政績競爭下,我們看到地方政府對招商引資、增加本地GDP增長力和財政收入這些剛性指標非常關注,而關注這些指標就必須要引進包括跨國公司知名企業來。{page_break}
如何來吸引它們,過去地方政府過去的做法是減稅,現在由于分稅制改革越來越規范化,減稅的力度已經很小,能做的事情就是用地的優惠包括放松管制,這種環境污染事情的發生實際上與地方政府有意放松環境、社會類的管制有很大的關系,正是因為放松管制,變相幫助了企業、補貼了企業。
是不是對于很多地方政府來說,意味著經濟效益和環境代價的矛盾其實就是無法調和的呢?
楊宏山:對于地方政府而言,它確實處于這樣的矛盾之中,但是對于這種以環境為代價的做法,從中央政府從國家治理和從整個社會角度來說,都是不可掉以輕心的。在發展的時候,不能以犧牲未來的發展作為代價爭取今天短暫的臨時的發展,反過來我們也看到,我們環境保護方面的一些體制和制度也需要改進,今天環境保護的組織尤其是環保部門屬于地方政府的一個組成部門,那么它在進行環境執法的過程中,很多時候,不得不受制于地方政府的管制,所以提高環境執法垂直管理的力度,有助于進一步增強環境執法的效果。
應給予民間組織更多發展空間
民間環保組織在跨國企業污染事件和調查曝光上做了不少貢獻,強化民間組織的力量,讓他們來監督并且促進問題的解決,是不是一個可行的方式?
楊宏山:對于民間組織實際上在這點上我們從過去的十幾年的發展中我們看到,每每在關鍵時刻都是一些環保組織率先站出來站在公益角度來說要求有關部門迅速采取行動治理這些問題,實際上在這點上我認為我們國家應該進一步放寬民間環保組織他們的登記注冊,給他們以更大的空間,更大的平臺,這些民間環保組織出于公益的目的集體來伸張社會的公益,要求企業落實自身的社會責任對于我們整個社會來說都是非常有益的,這也是我們在未來發展中,尤其對非盈利組織發展中應該鼓勵的重要方向。
自然之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等環保組織說,中國當前正面臨嚴重的水污染和空氣污染,隨著紡織業新的產業分工,大量就業崗位隨成衣加工轉移出去,而污染卻留在中國,勢必給中國環境帶來很大的影響。對此,中國政府需要強化監管。同時,這些國際和國內知名品牌也有責任加強對供應商的環境管理,避免其外包生產給中國的環境和社區造成損害。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說,執法不嚴,環境監管弱,環境訴訟難,加上水等資源的價格偏低,導致跨國企業在中國的供應商企業普遍缺乏減排動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