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也玩“先提價再降價”
大打折,商家卻不會虧本
“黑色星期五”來臨之時,消費者進入商場之后會觀察各個商家的折扣。商家會貼出打折廣告,打折打得越厲害的商家無疑會吸引更多消費者。但零售業資深人士表示,在很多情況下,這些折扣都是經過仔細設計的虛假打折。
通常,人們會認為,商家會對那些不好賣的商品進行打折,這會導致商家的利潤有所減少。但實際上,零售行業并不是這么運作的。大的零售商會在一開始就同供貨商討論商品的定價,以保證在打完折之后,這件商品仍然是有利潤的。以一件定價為68美元、售價39.99美元(近6折)的毛衣為例,其實商家一開始就沒想過要按照68美元的定價來出售,這個定價已經考慮到了今后要打的折扣。
統計顯示,美國主要的31家百貨商店和服裝零售商在2009年至2012年間的折扣數量上升了63%,平均折扣則從7.5折降到了6.4折。在同一時期內,這些商家的毛利率(商品進價與售價之間的差價)維持在27.9%左右。假日購物季商品大打折扣并未對商家的毛利率造成多少影響—2012年第三季度,商家的毛利率為28%,第四季度為27.8%。
麥格理股票研究所的利茲·鄧恩表示,由于商家早已考慮到了要打折,并將原價提高,這使得商家的毛利率處于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
消費者似乎并不在乎商家的這種“詭計”,在一個不太景氣的經濟環境下,他們更看重的是能享受到折扣的愉悅感。
“只有到出現6折以下的折扣,我才會感到興奮。”44歲的工藝設計師羅德斯·特雷斯一邊瀏覽折扣商品一邊說。
十年間商品定價上漲33%
一位業內顧問介紹說,以一件出廠價為14.5美元的毛衣為例,其標牌上的定價為50美元,這就使得零售商有了70%的毛利。當然,只有極少部分的衣服是以原價出售的,之后,這件毛衣會打第一次折扣,以44.99美元的價格出售。在購物季到來時,這件毛衣的折后價變成了21.99美元,銷量也會大漲。最終,毛衣的平均零售單價為28美元,商家仍有45%的利潤可賺。
過去,商家以原價出售絕大部分的商品,只有少部分打折,以清倉價出售的商品更是少之又少。在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之后,商家的做法開始改變,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環境下,零售商開始尋找新的方法吸引顧客。
上下浮動的定價策略會刺激消費者,以經常性打折的方法來吸引消費者入店。一開始,零售商使用這種策略時還比較克制,比如有的百貨商店的折扣不會低于7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費者的胃口開始越來越大,他們期望折扣越低越好。但統計顯示,消費者所支付的商品價格其實與十年前差不多,唯一變化的是商品的定價上漲了33%。
零售商無法擺脫打折游戲
《華爾街日報》稱,有物價追蹤網站于2012年11月鎖定了1743件商品的網上售價,結果顯示,在“黑色星期五”到來之前,五分之一的商品價格平均上漲了8%。在漲價的商品中,玩具和工具是漲價最多的,平均上漲23%。
零售商J.C.潘尼公司曾試圖擺脫這種奇怪的定價游戲,但卻沒有成功。在前蘋果公司明星零售主管羅恩·約翰遜的領導下,潘尼公司希望能不用折扣來吸引顧客。
約翰遜試圖通過精品店和穩定的價格(而不是優惠券)將潘尼公司變成一個購物天堂。但他的許多思想都沒有經受住市場的考驗。如今,潘尼公司換了一位新的首席執行官麥隆·烏爾曼,公司也將重新回到傳統的折扣游戲中。
但是有零售業管理人員認為,約翰遜的做法為他們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商品的定價已經喪失了其應有的誠信度。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表示,零售商應該為商品制定正常的價格,在打折前“合理的、長期的時間段內”,以正常價格出售商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