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下調給市民消費和相關行業帶來了哪些重大變化?
我國降低部分服裝、鞋靴、護膚品、紙尿褲等共計14類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關稅稅率已滿一個月。稅的調整給市民消費和相關行業帶來了哪些變化?廣州各大百貨商超,關稅下調帶來的零售價格下降遠低于市民預期。而對于廣州剛剛熱起來的跨境電商,關稅價格時常的波動調整或將促使行業重新洗牌,優勝劣汰。
對于許多愛美女士來說,進口關稅下降后最開心的莫過于歐萊雅集團和雅詩蘭黛集團宣布,從7月1日開始,其旗下眾多品牌將下調部分明星產品建議零售價,最高降幅達23%。
從天河城的雅詩蘭黛專柜了解到,該品牌推出3款明星產品為降價“打頭陣”。“降價的3款產品是:特潤修護肌透精華露從原價950元調到了850元;肌透修護眼部密集精華露從650元調到560元;肌透修復眼部精華露從560元調到了490元”。雅詩蘭黛專柜的銷售人員介紹道,下調后的價格則相當于在原價的基礎上享受了8.6-9折的優惠。
記者在歐萊雅集團旗下的科顏氏門店中發現,調價商品在調整前和調整后只有幾塊錢之差。例如科顏氏的磨砂及沐浴產品價格僅下調了5元。
除了以上兩大品牌,記者發現,SKII、茱莉蔻、資生堂等護膚品牌的價格并沒有任何變化,銷售人員紛紛表示暫時還沒有接到相應的調價通知。
此外,記者走訪了永旺、華潤萬家等超市的進口產品專柜,發現嬰兒紙尿褲、奶粉、零食等產品的價格依然“紋絲不動”,即使有微調也是超市的促銷活動,與關稅下調無關。
廣州市某進口品牌運動鞋代理商李經理認為,不排除部分商品價格不降反漲的可能。“降低關稅對進口運動鞋價格影響不大。因為關稅在最終售價中占比相當小,而決定商品價格的因素在于市場供求以及經營管理成本。在綜合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商品出現價格"不降反漲"的情況很正常。”此外,他表示,部分國際品牌的加工廠設在中國,所以降低關稅對該商品在中國的定價影響不大。“我們應該不會降價,可能會維持平穩。”他說。
據廣州一家日用品進口商介紹,國外進口產品終端售價除成本外,大致包括國際物流成本、進口環節稅、國內銷售成本和利潤幾大塊,進口環節稅是其中較小的部分。而進口環節稅又分為三個部分:關稅、增值稅和消費稅,關稅又是其中最小的一部分。例如,一套報關價1000元的護膚品通過此次降稅僅僅少交稅50元,一包300元的紙尿褲少交稅款不到20元。“這還是沒有考慮流通環節價格和利潤的結果,品牌商未必會把關稅降幅體現在終端售價上。”
跨境電商:部分線下體驗店密謀降價
記者觀察到,目前廣州市內的跨境電商及其線下體驗店,除了銷售保稅商品(未完稅商品)外,還有大部分貨架擺著完稅商品,其中保稅商品和完稅商品達到3∶7,有甚者達到2∶8,這說明跨境電商中大部分仍在銷售完稅商品。
廣州螃蟹海購CEO張軼杰表示,他們主要銷售母嬰用品,除了線上平臺銷售跨境電商保稅貿易商品外,還在下線體驗店銷售部分走一般貿易的完稅商品。“關稅調整對保稅商品基本無影響,因為兩者是平行線,但對完稅商品來說是新的價格沖擊。”
他說,市面上90%的跨境電商都涉及完稅商品銷售,完稅商品或引起新一輪價格調整。以該公司為例,近期也有不少顧客咨詢價格,近期準備把部分完稅商品價格下調3%-5%。張軼杰認為,跨境電商保稅商品最大的優勢在于行郵稅優惠,但需要時間成本和物流成本;此番關稅調整后,完稅商品有望與保稅商品拉近價格距離。“跨境電商需要思考的是,未來的價值在哪里?政策紅利正在縮小,如何才能持久獲得消費者青睞。”他表示擔憂。
Food2china.com網站通過跨境電商貿易銷售進口食品,CEO綦宜龍認為,調價勢在必行,關稅的調整可能引發新一輪價格戰。而對于未來,跨境電商更大的危機來自于進口關稅涉及面進一步擴大,甚至某些國家的進口商品實現零關稅。“此次是護膚品、西裝、短統靴、紙尿褲,以后也可能延展到奶粉、食品。”
綦宜龍說,跨境電商相比一般貿易并非都占優勢,例如化妝品行郵稅就高達50%,按照50元內免征的優惠,客單價只能在100元內才能獲得免征優惠,但對于客單價較高的進口化妝品而言并不現實。所以,當行郵稅這套“法寶”優勢逐漸減小甚至消失時,跨境電商和一般貿易的正面交鋒才是開始“白刃戰”。
進口關稅調整或倒逼國內品牌轉型
既然老百姓不一定能立刻享受到降稅紅利,是否意味著此次降稅意義不大?專家和業界不這么看。
“對進口商而言,關稅降低還是帶來不小實惠,有利于他們擴大進口。”廣州京一貿易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尹俊告訴記者,降關稅確實讓企業減輕了不少壓力。
“關稅,實質是對國內消費品的一種保護機制,讓國內產品天然具有不征收關稅的價格差優勢。”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張斌認為,政府不斷降低進口關稅,體現了國家不斷推進對外開放的努力,讓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更便宜的商品。但硬幣的另一面,進口關稅的下調,國內品牌面臨的海外競爭將會加大,有助于倒逼品牌轉型升級。
廣東跨境電商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鄭成俊說,跨境電商所依賴的行郵稅具有不確定性,而且政策尚不明朗,行郵稅時有調整或取消的傳聞。可以預見,在綜合所有因素后,跨境電商和一般貿易的競爭更加趨于公平。
他說,跨境電商在一定程度上來講是過渡性產物,國際價差是其生存的動力。隨著“價格拉平”,中國市場發展進一步透明化和公平化以及越來越多的國外品牌拓展國內市場,跨境電商面臨著升級轉型,而那些魚龍混雜的小型跨境電商將被會淘汰。
綦宜龍坦言,隨著稅差套利時代的結束,跨境電商最終還要回歸商業零售本質。一是產品的質量;二是龐大的海外供應鏈。“誰能掌握這些資源,誰就能在這一波結構優化中占得先機。”
多位業內稅務專家也表示,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關于日用消費品的消費稅,也會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從長遠來看,這次降稅只是開始,接下來國家或將結合稅制改革,完善服飾、化妝品等大眾消費品的消費稅政策,統籌調整征稅范圍、稅率和征收環節。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政策紅利釋放,今后進口消費品的售價將會越來越低。”
張斌同時提到,即將實行的建筑業、房地產業和生活服務業的“營改增”,也是很值得期待的一種稅費改革,“畢竟增值稅在稅收收入中占比較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