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掌握的公共資源該起著怎樣的引導作用?
低成本時代慢慢過去,企業要持續發展不得不向技術、效率、創意要效益。在企業這一轉型過程中,政府掌握的公共資源該起著怎樣的引導作用?

英國資深時尚設計師史蒂文應研發平臺邀請,與溫州市知名鞋企、外貿公司開展互動交流。
從2010年開始,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溫州共創建了31家外貿公共服務平臺,涉及技術研發、試驗檢測、電子商務、教育培訓、產品設計、國際營銷、公共展示、公共信息、公共物流等10大平臺類型,共獲得國家外貿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資金2271萬元。
如今,這些外貿公共服務平臺正在為溫州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默默地貢獻自己的力量,成為在幕后為企業出謀劃策的“得力軍師”。近日,記者走訪了溫州幾家公共服務平臺,探訪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企業轉型升級所作出的貢獻。
服務個案 整合資源助力企業
今年暑期,中國鞋類出口基地國際設計研發中心,與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英國Delcam公司共同主辦了一場“2015溫州鞋業數字化創新設計與先進制造技術交流會”,組織參會企業共同探討數字化技術對于鞋業技術革新的重要意義。
溫州制鞋行業擁有的“溫州市鞋類出口基地”,是國家商務部認定的“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基地”。在互聯網+時代,數字化技術引發很多傳統產業的技術革新,給予溫州鞋業行業一次升級的機會。國際設計研發中心作為公共服務平臺,打算與英國DELCAM公司全面深入合作,引入并推廣“CRISPIN”鞋類數字化設計技術,加快溫州制鞋業的數字化設計應用。
“12月份,我們估計會開出“數字化鞋類設計培訓班”,以這種形式培訓企業的設計人才。”國際設計研發中心總經理王鋒介紹道。他說,“中國鞋類出口基地國際設計研發中心(平臺)”是省首批重點外貿服務平臺,主要是為鞋類企業解決在設計與研發中共性和關鍵性技術難題、為企業提供產品設計和創意服務、為國內外鞋類設計師或設計機構提供創新創業孵化服務。
據了解,該中心設立后圍繞自身服務功能,引入了很多行業的資源與本地企業對接,受到企業歡迎。2013年10月,中心組織舉辦了入駐的英國設計師史蒂文(Steven)時尚設計工作室,與溫州鞋類出口代表性企業的對接會,并舉行了2014流行鞋款趨勢發布會。2014年11月,中心引進上海逸尚信息咨詢有限公司“POP(全球)時尚網絡機構”,在“中國鞋都產業園”三期一號地塊設立“國際鞋子設計在線—時尚智造信息服務中心”,將POP平臺所有服務功能與平臺服務內容進行無縫嫁接。此外,中心引進溫大美術與設計學院的智力資源,共建“溫州大學鞋類時尚創意基地”;引進10多家溫州市知名鞋材企業的成果資源,共建“時尚科技鞋材展示平臺”等。
{page_break}
主要作用 服務出口支柱產業
目前,溫州市設立的行業公共平臺大多以服務外貿、加快出口產業轉型升級為切入點,依托眼鏡、鞋類、汽車零部件、泵閥、低壓電器等支柱產業,做好配套服務。
據溫州市商務局相關信息介紹,這些平臺的類型主要分為四類:一是以微利公益模式推動檢測資源共享,通過實驗室開放、技術幫扶等,幫助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二是以平臺配套互補模式,從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把好出口產品質量關。三是以創新服務模式,塑造服務品牌,致力于行業競爭力的提高。四是以龍頭企業內部的平臺模式,服務中小企業,實現資源共享。
位于永嘉縣的國家閥門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屬于微利公益模式的機構,總投資6730萬元,占地20余畝,目前有實驗室面積6400平方米,原值2500萬元的設備,擁有先進檢測裝置40余套,與另外4個分別位于上海、北京、河南、合肥的國家級閥門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齊名。
中心負責人林美介紹:“2011年2月,在獲得A級閥門型式試驗資質后,共完成全國16個省、市近300家2000批次閥門型式試驗,并對境外企業進行型式試驗。此外,在與萊茵TUV、挪威DNV、美國ABS等7家國際先進實驗室開展合作后,已經能解決全省周邊地區95%以上閥門產品的檢測、研究和開發等共性技術難題。”
同樣位于永嘉縣、創建于2002年的永嘉縣泵閥科技創新服務中心,也是不少企業心中的“得力軍師”。成立12年來,該中心在幫助企業產品開發、技術推廣、標準跟蹤、專利服務、技術培訓、技術咨詢等方面頗有建樹。2014年,開展創新創業人才培訓12期,共受訓814人次。此外,還增加收集了17789條泵閥專利數據,持續購買收集了2013原版標準并及時追蹤2014年的最新標準,整編了10本電子版標準庫。
首要問題 人才難招經費不足
溫州的公共服務平臺在為企業發揮光與熱的同時,自身也遇到了一定的問題與困難。其中,人才短缺與經費不足是各方反映較多的問題。
“因為本地市場需求不大,所以引進的人才呆不住;同時本地的人才儲備又不夠,故在平臺與企業的項目對接上難度較大。”王鋒表示。他說,在項目運作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溫州的大型外貿制鞋企業對原創性的需求并不大,以OEM為主,客人帶來鞋樣,鞋企快速做出實物,并把成本減下來就行了。反而是外貿公司對ODM(原創設計)的需求相對較大,因為這幾年成本升高,做ODM利潤空間較大。
“近些年,我從外地的名牌高校招聘了一些高質量的應屆畢業生,雖然他們來到溫州后都可以獲得事業編制,但是收入偏低、住房難解決等現實問題卻無法讓他們真正安心工作。”永嘉縣國家閥門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院長林美坦言,“高端人才的挽留難,成為地方公共服務平臺發展的瓶頸。”
“投入不能產生效益,則投入的力度變小,則平臺運作較難,形成惡性循環。”王鋒說,平臺最怕進入這種狀態。
“我們單位從性質來說屬于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整體上并未實現盈利。”來自永嘉縣科技開發服務中心,主管永嘉縣泵閥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的楊章程如是說,“由于獲得不了政府財政的支持,我們也難以為企業提供更加深入、高質量的公共服務,一直處于小打小鬧的狀態。”
王鋒認為,平臺運作不暢,自身機制也是個問題。他舉例道,機制也很要緊,比如臺灣的公共研發平臺,股權結構是30%國資、40%民資、20%內部團隊,10%其他,有效調動了各方的積極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