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卡儂將如何保住在中國戰場的勝利果實?
迪卡儂在中國呈現的是爆發式成長的背后,卻也有很多隱患。
產品自身的優勢和線上商場的成熟模式的確能夠讓迪卡儂手握在中國市場發展的資本。但在北亞代工廠模式和人力資源方面,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優勢正在消散。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勞動力規模由2012年的9.37億降至9.11億人,而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也曾提及,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低于農民工工資增長速度、資本報酬遞減以及勞動力轉移出現負增長。
這樣看來,在人口紅利消失的時候,迪卡儂很有可能承擔比現在更高的勞動力費用,激增的人力成本很可能會對迪卡儂薄利多銷的經營戰略產生影響。
2014年,全美體育用品連鎖年收入排名第4位的SportsAuthority,就在經營470家門店、管理14500名全職員工高峰期的同時宣布破產,雖然其破產的根本原因在于電商的沖擊,但逐漸增加的人力資源成本,也是導致公司資金鏈斷裂的一大原因。
據了解,在SportsAuthority臨近破產前夕,也曾大量裁員數千人,但仍舊無法挽回頹勢,對于迪卡儂而言,如果脫離了低人力成本的發展舒適區,其在中國的擴張還會如此順利嗎?
另一方面,獨攬前后向一體化的迪卡儂此前在中國難逢敵手,這也一定程度上使其忽略了對中國忠誠用戶的培養。
在歐洲,迪卡儂的優質購物體驗來源于其銷售人員無微不至的周到服務,然而通過生態圈的了解,這一品牌文化在中國并沒有原汁原味地復制過來。如果其他競爭對手入局中國的一站式體育用品消費市場,并沒有較高用戶粘性的迪卡儂將面臨著用戶流失的情況。
目前,俄羅斯的運動品牌Sportsmaster和瑞士的Intersport也都相繼進入中國市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