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制鞋企業:從“制造”到“智造”
傳統制造業冰火兩重天
“現在傳統制造業可謂冰火兩重天,仍徘徊在老路上的日益艱難,而勇于創新的發展都還不錯。”晉江市經貿局副局長林永紅說。
近日,2013年度中國輕工業百強企業榜單公布,福建省共有2家企業進入名單,均在泉州。而2013年服裝行業百強企業名單上,福建共有8家企業上榜,其中多數位于泉州。
晉江市是福建縣域經濟的領頭羊,紡織服裝、制鞋制革、建材陶瓷等是晉江傳統產業,年產值都已過百億元。今年上半年,晉江完成工業總產值1629億元,同比仍保持10.3%的增長,服裝、鞋類出口更是增長24%和25%。
福建優蘭發集團曾是福建省最大的包裝紙生產企業,幾年前這家企業就轉向技術要求更高的特種紙領域。企業與多家科研機構合作,研發了“脫墨漿”等多項先進技術,產品品質因此高人一籌。
“傳統制造業不創新,就等著被淘汰。”在紙制品行業打拼了20余年的優蘭發集團董事長柯文托說。
創新需要企業、政府攜手
“現在傳統制造業處于轉型升級的關口,企業要努力,政府也要給力,政企共同構建全方位創新體系,推動制造向"智造"轉型。”晉江市委書記陳榮法說。
今年6月,《晉江支持企業全方位創新行動方案》出臺。晉江通過支持產業組織、企業技術、金融服務、商業模式、產業公共服務等關鍵領域創新,提升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今年上半年,晉江市實施重點技改項目194項,完成投資39億元,分別增長69%和45%;申請專利2431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99件。
今年以來,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處、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機構,先后受邀與晉江上百家企業進行了技術交流對接。
南安市是泉州另一個制造重鎮。達宇重工是當地機械業龍頭企業,達宇公司的新型軋輥磨床通過寶鋼驗收,結束了寶鋼只接受國外軋輥磨床產品的歷史。目前公司高科技新產品占比已達85%,上半年銷售額同比增長20%。
近年南安市先后投入資金3.2億元,通過資金扶持、人才引進、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創新載體平臺建設等,全力推動民企自主創新。近3年來,南安民企專利授權已達8893件,年均增長45.7%。
公共服務平臺助力中小企業
對眾多中小企業而言,自主創新往往是“有心無力”。在泉州,地方政府搭建的各類公共創新平臺,成為中小企業創新的重要依托。
石獅是國內重要的紡織服裝生產基地,當地一家“甲骨文(石獅)紡織服裝創新中心”,通過云計算技術聚合全球紡織服裝資源,為紡織服裝企業提供從面輔料研發、成衣設計、生產制造、品牌運營等服務。
甲骨文(石獅)紡織服裝創新中心總經理肖利說,截至今年6月底,該中心投資已接近1.5億元,目前已有會員企業200多家。
作為晉江市重點引進的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晉江·哈工大機器人研發中心”為全市企業免費提供自動化技術應用指導和培訓。該中心已開發出蛋糕自動除渣、大規格瓷磚自動包裝線、自動斷線檢測等智能化生產系統,并在鞋服、建陶等多個行業應用。以大規格瓷磚自動包裝線為例,該系統可以使生產效率提高2倍。
而晉江洪山國際工業設計園,目前已吸納42家設計機構,涵蓋工業設計、包裝設計、軟件設計等,為閩南地區的服裝鞋帽、雨傘、機械等產業提供服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