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價格大幅下跌 服裝價格反而飆升
“不論是純棉質地的服裝還是床上用品,現在市面上不僅賣得少了,而且價格也比滌綸等質地的產品貴了好幾倍……”購物達人李琳女士近日感嘆,而據省物價局監測數據顯示,今年我省棉花收購價格持續下降。一方面棉價大幅下跌,一方面棉制品價格一路飆高,這到底是咋回事?
怪象:棉價一路下跌 服裝價格倍漲
與前幾年棉花價格大漲不同,今年以來,全國棉花收購價格持續下降。以長絨棉為例,2011年1月份的價格為每噸47800元,全年最高價為每噸5萬元;而到了2012年1月份價格已降到27300元,價格同比下降42.9%,這一價格還在持續下降,到今年6月份每噸售價已掉到24300元,比去年最高價下降51.4%,降幅過半。
棉價一路下跌的同時,記者走訪我市部分商場、批發市場發現,的確如李小姐所說,純棉服裝的價格比往年要高出一大截兒。“同樣款型的服裝,純棉的進價就要比滌綸等面料的高2到3倍,價格漲了對購買普通棉質服裝的顧客影響不大,但對高檔棉制品的銷量確實有一定沖擊。”西安長樂綜合商場一樓一位姓沈的店主告訴記者。
原因:市場低迷紡織企業成本上升
“沖上建國以來價格最高位的中國棉花,面臨著國際廉價棉花的重重包圍。”西安紡織集團采購部雍部長告訴記者,雖然全國棉花種植面積和畝產不斷增加,“但棉花豐收,需求量卻不斷下滑……”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眼下正值酷暑,但紡企卻在經歷“寒冬”。
由于國內外棉價差持續加大以及市場需求疲軟,使得國內紡織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一再受挫,停機率不斷增加。“就拿我們集團來說,目前停機率已達40%,產能不斷壓縮。”這位負責人說,進入7月份,因為銷售難度加大,西安紡織集團和全市大多數紡織企業一樣,都采取了減停產、甩庫存的策略。全球經濟持續疲軟、國內原料價格升高、勞動力成本上升、出口量下滑等諸多不利因素,使我市乃至全國紡織產業鏈都遭受重創。
破題:進口配額背后國產棉花出路左右大局
服裝價格走高,而棉紡企業卻面臨困境應該說是多重原因造成的。據中財期貨西安營業部的工作人員分析,這些原因包括:棉花價格劇烈下挫,導致棉紡企業在前期儲備的原料大幅減值;下游市場低迷,國內外需求不旺等。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國內外棉花價格的巨大差異。
以7月27日國內外棉價為例,中國棉花價格328指數為18308元/噸,國外同等規格的棉花,納完進口滑準稅后,仍比該指數低近4000元/噸。“紡織業現在是全球競爭,國內棉花價格比國外貴了4000元/噸,咱們的棉花價格快要趕上人家的棉紗價格了,怎么去競爭?”這位工作人員說道。
而西安紡織集團的另一位負責人昨日講道,“前一陣我剛剛去了青島,那里是全國棉花最大的進口港,我看到有大量進口棉在那兒堆積著,賣不出去……”看來,一邊是貿易商手中的進口棉花堆積如山、無處可流,一邊是棉紡企業“望洋興嘆”低價進口棉花,其中,“進口配額”成為隔絕二者的鴻溝。
“但是國內棉紡企業要想進口國外棉花,必須要拿到配額。”雍部長解釋說,棉花進口配額制度,目的是保護國內棉花產業,這一制度讓國內棉紡企業倍感壓力。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國內外棉價現在相差4000元/噸左右,如果企業能拿到1萬噸配額,就相當于獲得4000多萬元的補貼。然而因為國家每年給的配額有限,大型紡織企業尚且拿不到配額,就更別提地方的中小紡織企業了……
沒有配額用不了進口棉花,國內棉價又居高不下,導致現在“國內紡織企業使用的棉花是全球最貴的”。據業內人士表示,從長遠來看,只有在保護棉農利益的同時,增加配額或取消配額制度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也只有解決國產棉花的出路問題,才能幫助棉紡企業走出“寒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