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不合格“頑固”只因“你的愛”
近日,被報道古馳、愛馬仕、迪奧等大牌鞋服動輒幾千、上萬元,但價格高大上并不意味著質量也過硬。盡管這些奢侈品牌屢次被查出不合格,但很多中國消費者依然很熱衷于去購買。專家認為,對這些品牌處罰力度太弱,違法成本太低,所以情況不見改觀。
奢侈品被查出屢屢不合格,但是,人家銷售依然火爆,我們的消費者依然愿意做“冤大頭”,為啥?只因“你的愛”。
因為我們消費者對奢侈品的偏愛。為何我們的消費者如此偏愛奢侈品?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有一次,筆者去一家服裝店選衣服,一位消費者張嘴就問,你們這里有七八千元以上的衣服嗎?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一些消費者畸形的消費觀,他們穿的不是衣服,而是名牌,他們的消費觀就是奢侈攀比觀。這樣的消費心態必然打造強大的奢侈需求市場,必然刺激奢侈品的不顧質量的“泛濫制作”,原因很簡單,市場需求,我做的多“不合格”,也能賣出去。這就是不合格十次依然不合格的原因,因為有畸形的市場需求。
因為我們監管者對奢侈品的寵愛。奢侈品本小利大,但是,我們的監管者對奢侈品的懲罰卻過于寵愛,照本宣科,按照一般的處罰辦法,這樣,必然導致奢侈品牌把懲罰當成毛毛雨,撓癢癢,我行我素,我不合格。筆者認為,對于奢侈品的懲罰,應該用“奢侈處罰”,一方面可以進行百倍原價的處罰,讓其感到“肉疼”;一方面,要對其廠家進行關閉整頓處罰,讓其“骨痛”,我們的處罰,只有讓他們感到“肉疼”“骨痛”了,他們才會“痛改前非”。
社會的發展,造就了一批富裕起來的人,他們悄然培育了奢侈品市場,奢侈品的質量必須嚴格把關,因為,他們的質量水準會引領市場的質量標準,不客氣的說,低質的奢侈品很容易導致一般消費品的質量更低劣,很容易形成漣漪效應,因此對于奢侈品的質量我們不能“溺愛”,必須“嚴管”,寧肯取締不合格奢侈品,也不能讓不合格奢侈品肆虐滿足畸形消費需求。
奢侈品不合格“頑固”只因“你的愛”,這種愛是虛榮的愛,是假愛,是危害奢侈品健康發展的愛,消費者、監管者應該用挑剔的目光選擇奢侈品,管理奢侈品市場,這才是對奢侈品的“真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