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大健康產業峰會:聚焦公衛危機下大健康產業價值重構
9月26日,“2020中國大健康產業峰會”破“疫”而出,由21世紀經濟報道在廣州成功舉辦。圍繞“公衛危機下的大健康產業價值重構”這一主題,來自國家監管層、行業企業和投資機構的大咖和精英,共同探討了在疫情下如何通過創新變革迎接挑戰以及在行業發展新趨勢中尋找新機會。
實際上,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更加關注和珍視生命健康。公共衛生危機已然呈“全球化”趨勢,醫療健康產業也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大健康產業該如何最大化發揮自身的功能和價值,成為應對危機的持久、可靠的專業力量,已經成為全行業共同探討的話題。
公共衛生危機下新的機遇與挑戰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給全球人類生命安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脅。面對來勢洶洶的病毒,中國大健康產業人臨危受命,排除萬難,保生產、保供應,用源源不斷的藥品、器械以及各種防護物資,為全國乃至全球構筑了一道道無形的生命防線。
在“2020中國大健康產業峰會”上,國家衛健委規劃信息司發展規劃處處長桂熠在演講中指出,抗擊疫情實踐證明,加快發展健康產業是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重要保障。
2020中國大健康產業峰會現場。本報資料
加快發展健康產業,提升醫療設施設備保障能力是完善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體系,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國家公共安全的重要支撐和保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疫情,中國10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改建方艙醫院,快速部署的成套移動醫療平臺以及應用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等信息化手段,在病毒檢測、重癥救治、物資保障、運行維護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健康產業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堅實保障。
桂熠也指出,新冠肺炎防控凸顯了健康科技創新的重大意義,為健康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新動力,同時,疫情進一步深化全社會對健康的認識,為培育壯大健康產業新興融合業態提供機遇。
根據互聯網電商平臺統計,疫情期間智能可穿戴設備、家用健身器械、營養保健食品、商業健康保險、個性化健康體檢套餐等產品銷量迅速增長。空氣凈化器、新風系統等位居熱搜榜前列。
作為從業18年的行業老兵,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CEO尹燁先后參與了抗擊SARS和新冠肺炎疫情,他對中國大健康產業的實力成長深有體會。他在峰會上指出,“在SARS的時候,我們花了半年的時間才搞清楚了原來這是一種病毒,是種冠狀病毒,是一個可以高危致死的病毒。而今年確認新冠病毒則只花了兩周的時間。”尹燁認為,疫情中的檢測能力建設考驗的是一個國家的底蘊以及行業公司的能力。
金域醫學集團高級副總裁汪令來對此表示認同。會上,汪令來透露,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早期,一般的三甲醫院只能檢測100—200人,而地級市這方面的能力比較弱,金域可以做25萬例,不是25萬人,而是25萬份的測試。這不僅考驗企業的技術,還考驗社會相關配套能力。
汪令來還指出,今年新一輪醫療投資熱潮隨即出現。基于移動互聯網,生物技術的創新是新的熱潮,特別是醫檢進入互聯網之后勢頭更猛。
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也表示,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熱潮正在到來。她指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醫療健康系統、行業、企業和投資都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僅今年上半年,CV Source的數據就顯示國內醫療健康行業共完成了287起融資事件,創下歷史新高。
但與此同時,疫情加快衛生健康領域補短板、強弱項、堵漏洞,為健康產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桂熠指出,疫情客觀上暴露出我國公共衛生體系還存在的不足,比如患者就診、后勤保障等設施標準偏低,醫療機構缺乏可快速轉換用途設施,機構公共空間韌性還不夠,醫學裝備保障能力存在短板,一些高精尖設備還主要依靠國內緊急征調和國外緊急采購等方式滿足需要。
而加快構建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改善提升醫療機構設施設備配置水平,對醫院的床位建設面積、重癥監護病房、醫院公共空間等方面合理提高標準,升級改善公共衛生領域必要的醫療設備等,為健康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此外,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等,有利于推動健康產業集聚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健康產業集群。未來更加聚焦醫療服務體系質量提升和結構優化,也對加快創新健康產業發展模式和路徑,提升社會辦醫發展水平,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和整合協作提出更高要求。
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時期新要求
經此一“疫”,做大做強大健康產業已成社會的共識。
實際上,近年來我國健康產業發展總體勢頭一直良好,多樣化健康產品和服務供給不斷擴大,穩增長、調結構、促就業、惠民生領域積極作用日益顯現。
根據有關研究機構核算結果,2019年中國大健康市場規模達到8.78萬億元,較2018年增加1.51萬億元,預計未來中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將持續擴大。
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到2023年,我國的大健康產業預計將實現超14萬億的產值。而這一數據下的產業前景,未來預計還會出現更大的市場藍海,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新時期,為了促進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表示,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以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為目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增加健康服務和產品供給,創新發展模式,強化制度保障,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提出“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深刻指出生物醫藥、醫療設備等領域科技發展滯后問題,為健康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指引和遵循。“要加快補齊短板,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技術裝備瓶頸,加大試劑、藥品、疫苗研發支持力度,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等加快發展。”
與此同時,隨著醫療健康消費大時代的到來,老百姓對醫療健康產品的質量、企業的口碑提出了更高要求,身處其中的企業也應思考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這些要素逐步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21世紀經濟報道一直在倡導和呼吁,履行社會責任是醫療健康企業必須堅守的底線。秉持這樣的觀點,2020中國健康產業“陽光”獎評選,將社會責任列為最重要的評價指標,并大力倡導和推動踐行“社會責任”要成為每個大健康行業參與者的職業起跑線。
隨著疫情助推我國衛生健康戰略方針加速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全生命周期時代個人健康管理關口前移,“疾病預防”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