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提商譽減值19.14億元致業績受累 力源信息發力自研芯片
電子行業的景氣指數仍在延續。民生證券一份最新研報指出,2021年,電子行業第一季度營收增速為60%,歸母凈利潤增速為179%,毛利率為22%,凈利率8.3%,盈利能力強勁。
作為電子行業分銷領域的頭部企業之一的武漢力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力源信息”,300164.SZ)近三日股價出現小幅上調,截至5月13日收盤,公司三日內股價漲幅約3%。
“如果不考慮計提商譽減值19.14億元,公司2020年度凈利潤為1.8億元。”日前,力源信息董事、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王曉東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而公司近幾年發力的自研芯片主要集中在小容量存儲芯片EEPROM和功率器件SJ-MOSFET的研發、測試、推廣和銷售。
在王曉東看來,這兩款產品所需要的技術要求不算高,但應用較廣。“做芯片需要整個產業鏈布局,目前每個芯片公司都處在鏈條上,上下游需要協調,我們希望把這條路走通走順,今后我們的自研方向在MCU系列產品。”
力源信息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03.60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1.10%。在計算商譽減值準備影響的情況下,歸屬凈利潤虧損17.35億元;在排除商譽減值準備影響的情況下,歸屬凈利潤為1.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7.99%。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為27.49億元,同比增長4.6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027.06萬元,同比增長27.5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7020.99萬元,同比增長33.95%。
商譽之劍落下
1月26日晚間,力源信息在2020年度業績預告中披露了商譽減值消息。次日公司股價隨即下跌19.91%。同時,深交所就力源信息擬對收購武漢帕太電子、南京飛騰電子和深圳鼎芯無限形成的商譽計提減值準備發出關注函。
“由于商譽形成的凈資產屬于不可辨認的資產,不像可辨認資產比如現金存款、存貨、土地、房產、生產資料等可兌換,具有公允價值。商譽具有虛擬性,對商譽的減值不會影響經營活動現金流。商譽減值雖然減少報表中的凈資產,但同樣的市凈率提高、凈資產收益率ROE提升,需要辯證地理解。”此前,王曉東在回復投資者時表示。
2020年,受美國政府對中國高科技產業封鎖打壓因素影響,力源信息銷售收入較2019年下降約21%,其中索尼CMOS芯片的銷售收入下降約33億元,同時由于疫情等因素影響,下游行業客戶需求放緩,分銷行業市場競爭加劇,公司銷售毛利率下滑。
力源信息于2011年在創業板上市,是行業內A股首家上市公司。2013年,公司營收3.37億元,歸屬凈利潤1710.75萬元。2013年年報中,公司首次明確提出外延式并購發展的戰略規劃。往后四年,公司從其制定的平臺戰略出發,對多家同行公司進行并購、整合,公司的整體規模及行業影響力得以迅速上升。
2014年至2015年,公司全資收購行業技術型分銷商深圳鼎芯無限100%股權;2016年10月,公司完成對能源互聯網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南京飛騰電子100%股權的收購;2017年3月,公司完成對武漢帕太100%股份的收購。
此外,力源信息參股電商平臺上海云漢芯城,持股比例為10.25%。上海監管局信息顯示,云漢芯城的上市輔導機構國金證券已于2021年2月18日進行上市輔導備案。
這種大手筆的并購也為力源信息帶來商譽減值壓力。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商譽賬面原值為23.37億元,本期計提商譽減值19.14億元,加上前期計提1.24億元,已累計計提20.38億元后,商譽賬面凈額2.99億元。其中,收購武漢帕太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形成的商譽原值19.88億元,本期計提商譽減值16.54億元;收購南京飛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形成的商譽原值2.21億元,本期計提商譽減值2.03億元;收購深圳市鼎芯無限科技有限公司形成的商譽原值1.28億元,本期計提商譽減值0.57億元。
但業內人士也表示,在企業上市后大部分會采用兩條腿走路,即在專注主營業務的同時,通過并購的外延發展方式,也能有助于企業快速做大做強,這種并購之路會給各家企業帶來一定的商譽壓力,但借此快速完成企業的高速增長和產業鏈上下游的拓展,力源信息的商譽計提完成后,能讓企業更快速輕裝上陣。
缺芯局面下的新市場需求
商譽減值完成之后,力源信息加速升級公司的核心研發能力。作為一家集成電路分銷企業,力源信息已啟動自主研發之路。年報顯示,盡管受疫情影響,但在2020年,公司自研芯片及其他業務營收較同期增幅達23.87%。此外,公司為全資子公司武漢力源半導體有限公司增資,增聘研發人員,加強公司自研芯片的研發能力,進行了MCU系列產品的研發,并將于2021年下半年推出首顆公司自有知識產權的MCU產品。據王曉東介紹:“該產品具有優異的可靠性和性價比,可覆蓋工業類和消費類的主流應用需求,應用十分廣泛。”
此次股東大會上,力源信息管理層表示:“從芯片企業發展史來看,國內龍頭芯片企業基本都從產業鏈下游做起,再不斷轉入科研領域,進而推動企業轉型升級。而公司在過去長期從事分銷業務的過程中,也積累了大量經驗,了解市場的發展規律和需求,往后公司將不斷提升自主科研能力。”年報顯示,力源信息研發投入為4671.90萬元,同比上漲16.33%。
而全行業化的“缺芯”難題,也將給力源信息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2021年,半導體供需環節將進入一個新的緊缺周期,供需矛盾緊張,缺貨將成為一段時間內的常態。在王曉東看來,疫情影響還在持續,國外制造商產能下降,同時隔離政策使生活工作更多在線上實現,從而提升對電子元件的需求;其次中美貿易摩擦造成供應鏈混亂;再次比特幣還處于高位,對挖礦機的需求持續在增長。基于以上分析,他表示:“缺貨問題在接下來一年里可能會繼續存在,公司的很多訂單沒法實現,交貨周期延長。但市場需求仍有上升空間,預計公司在未來一年的業績會有所提升。”
天風證券分析師潘暕、許俊峰也在其研報中指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提升致使下游廠商備貨積極進而拉動了對芯片的需求。同時現有集成電路產能無法滿足下游需求,全球出現了“芯片荒”的問題。在過去數月當中,三星、小米等智能手機廠已在一些國家停產了部分的機型。目前已有多家半導體公司再次宣布對部分產品進行價格上調,如汽車、手機、PC、家電和游戲機等行業,全球范圍內幾乎所有用到芯片的電子產品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缺貨影響。
被供給不足推高的電子行業,近期有加速成長態勢。光大證券分析師劉凱統計得出,2021年第一季度電子行業全行業(A股)365家公司收入為8344.64億元,同比增長41.9%,全行業歸屬凈利潤為475.96億元,同比增長176.9%。而力源信息一季度的財務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
但潘暕、許俊峰也指出,下游應用市場如汽車、手機、PC、家電和游戲機的景氣度如不及預期,芯片、PCB、被動元器件及顯示器件的漲價不及預期,以及集成電路代工和電子元器件生產能力不足,也有可能導致供需不平衡現狀得到緩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