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注冊“新政效應”顯現: 部分機構壓節奏防積壓 “換賽道”現象頻現
公募基金產品審批新政實施恰好滿月,“新政效應”就已嶄露頭角。
“公募基金產品審批新政實施后,審批確實加快了。”11月21日,一家大型基金產品部經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們保持政策跟進,因為每次微調都會帶來大的變化,目前還在不斷微調中。”
而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高管表示,公募產品審批新政,對權益類基金發展有利,而債券基金的發展受限,該公司因為在行業排名中權益類基金較強,所以是審批新政的受益者,目前該公司重點加快布局ETF等權益類基金。
“公募產品審批新政對大型基金公司比較有利,而對一些以債券基金為主的中小基金公司沖擊較大。”上述高管坦言。
基金公司的申報選擇
10月下旬的公募基金產品審批新政,已經影響各家公司的抉擇。
按照新政方向,監管層實施公募基金常規產品分類注冊機制,對不同管理人申報的常規產品適用差異化的注冊流程,分為快速注冊和常規注冊兩類,其中對誠信及合規風控水平較高、中長期業績突出的基金管理人申報的常規產品實施快速注冊程序。
其中,按照規劃,快速注冊機制產品的審核周期擬壓縮2/3。納入快速注冊程序的常規產品,原則上取消書面反饋環節,大幅提升注冊效率,權益類、混合類、債券類基金注冊期限原則上不超過10天、20天、30天,比原注冊周期縮短2/3以上。對未納入快速注冊機制的常規產品,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進一步規范產品注冊流程,常規產品采取滾動申報方式,權益類、混合類、債券類基金注冊周期原則上不超過30天、40天和75天。
隨著新政滿月,多位基金業人士告訴記者,監管層對新基金產品的審批確實在加快,權益類、固收類、混合類,速度不同,快速通道的審批跟非快速通道的審批,速度不同。
“基本跟對外公布是一樣的速度。”一位受訪人士指出。
但記者了解到的一些基金公司,并未因此加快申報,而是保持著以往的申報節奏。
“我們不會加快申報,按需申報為主,因為批文容易積壓,會帶來較大發行壓力。”上述基金公司產品經理說。
“不會因為公募基金產品審批新政而加快或增加申報基金,因為公司的基金經理等人才有限,會按照以往自身需要的節奏來申報新基金。不過,目前加大布局了對ETF權益類產品的申報。”
“新的公募產品新政出來,基金的審批時間大大縮短,提升了效率,新基金大量獲批的情況會持續。”上海一位第三方機構人士受訪時指出。
行業變化顯現
公募基金產品審批新政正在重塑基金行業。
一位基金公司的地方負責人表示,此次權益類基金受益,而普通債券基金則受限,比如每家基金公司同類型在途審批的債券基金只能有一只,且單只債基發行上限10億元,對一些依賴債基擴大規模的中小基金不利。
“公募基金產品審批新政主要是為了鼓勵權益類基金的發展,現在公募基金所持有的股票資金量占到整個市場流通市值的比例比較低,從2007年最高的時候接近10%,到現在只有3%,多發行權益類的基金也有利于股市的發展。通過快速注冊的通道,對一些符合條件的基金公司的權益類產品提高發行效率,加快審批的速度。一方面權益基金的審批可能會加速;另一方面,債券基金的審批受限制較多。”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
楊德龍認為,審批新政相當于給公募基金一個方向的指導,就是公募基金的優勢在于做權益類投資,引導公募基金多發行權益類基金,為資本市場助力。而像貨幣基金、債券基金之類的產品,設定一定的限制。一個繁榮的股票市場、繁榮的資本市場才能夠對經濟的發展和轉型,起到更好的推動作用。
“審批新政下,受益的主要是一些權益做得比較好的基金公司,特別是股票基金的業績比較好,比較突出,而對于做固定收益為主的基金公司,可能帶來一定的影響。”楊德龍說。
“從這次新政來看,更有利于權益類基金的發行,對債券基金的審批存在一定限制。這會造成一些依靠債券業務的中小型基金公司遇到一定的限制,但對管理能力較強的大型基金公司影響較小。”上述第三方機構人士認為。
按照其邏輯,這次新政鼓勵權益類基金的發行,對長期業績優異且管理能力較強的基金公司的審批時間會更快,這對實力較強的基金公司形成利好,同樣地,權益類基金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優勝劣汰更加明顯。
一位大型基金公司的高管表示:“我們公司的權益類管理比較突出,審批新政對我們有利,在發展權益類基金時,一方面,我們現在主要針對機構客戶的需求大力發展ETF,比如海外機構的資金越來越多進入國內市場,他們看不懂國內的上市公司,一般不會選擇主動管理型基金,而更愿意選擇認購ETF。另一方面,針對散戶,我們會發行一些收益相對穩定、比被動型基金收益高一些的主動型股票基金。”
而對于債券基金,上述基金公司高管表示,社保基金、年金對該公司的債券基金有需求,所以公司的債券基金主要是針對機構客戶開發。
上述公募基金人士認為,未來基金公司會形成強者恒強的局面,對中小基金公司不利。中小基金公司發展應當找到自己特色之路。
另一位銀行系基金公司的高管則表示,公司一直更擅長于固收產品,權益類產品不占優勢,但四季度公司在大力發行ETF等被動型指數的“工具類”產品,并且由于今年權益類基金收益比較好,公司也更加重視主動權益類基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