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2019規模排名戰新變量:200億定開債基攪局 沖規模變身“爆款”之爭
12月9日,嘉實安元39個月定期開放純債基金成立。該基金最終募集規模為202.01億元。
該數據再度點燃年末基金發行市場。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今年以來募集規模超過百億的定期開放債券基金已有11只,其中基金成立時間集中在11月、12月。譬如博時穩欣39個月定開債、廣發匯優66個月定開等。
事實上,年末臨近,公募規模排名也激戰正酣。疊加爆款產品的引力,各家公司都已進入緊急狀態。
“近期幾只定開債基募集成績較好主要是產品特性的原因,其一是定期開放,其二就是用攤余成本法。這兩點比較受機構投資者的青睞,也滿足他們的需求,配置這種產品的也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北京某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公募基金賺錢效應明顯,基金發行也屢創高點。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12日,今年以來共有932只新基金成立,合計發行份額達到12302.76億份,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22.47%、46.93%。
定開債基火爆
拋開市場一直以來的大熱點ETF不談,攤余成本法定開債基則成為年末又一匹新的黑馬。
隨著監管層放開攤余成本法債基的審批,多家公募基金也陸續拿到批文。而從發行情況來看,近期有華安鑫福定開債、國泰惠信三年定開債、天弘鑫利三年定開債等多只基金募集規模超過百億。
“攤余成本法即估值對象以買入成本列示,按票面利率或協議利率并考慮其買入時的溢價與折價,在其剩余存續期內按照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確認利息收入并評估減值準備。簡單來說,計算投資的債券持有到期能賺多少錢,然后將收益平攤到每一天確認,因此,產品凈值不隨債券市場利率波動而波動,凈值曲線增長較為平穩。”華南某公募基金固收總監表示。
在其看來,“這類基金由于設立了幾個月到幾年不等的封閉期,在封閉期內可以充分利用杠桿的優勢來爭取更好的業績表現。”
從目前幾只基金的情況來看,設置的封閉期限大多較長。比如三年、39個月、66個月等定開債基。
另外,還有不少基金公司已上報了封閉期更長的定開債基,譬如華富基金的華富118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型基金、淳厚安裕87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基金等。
“年底有些機構有資金的話還是有這方面的配置需求的,通過這類攤余成本的定開債,一方面是避稅,另外定開債基確實還能帶來不錯的收益,由于是定期開放的,基金經理在操作的時候就不會受日常的流動的一些影響,操作空間比較靈活,此外定開債基的杠桿相對高一些,能到200%。再加上攤余成本法整體上的投資體驗比較好,所以有很多機構資金青睞。”前述公募人士指出。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也成為了機構定制產品的一個新選擇。
海通證券研究認為,攤余成本法定開債基費率與貨幣基金接近,低于同類純債基金,另外攤余成本法債基凈值波動小,對機構當期投資影響小,可以優化財務報表。對銀行而言增加攤余成本法資產可以提高財務報表穩定性,并有利于避稅;對保險機構而言,保險的不同險種對應不同的負債久期,定開債產品正適合設置不同的期限,去匹配不同的負債端需求。
“攤余成本法定開債基為爭取基金資產的穩健增值,對于投資的債券資產一般均采用嚴格的買入持有到期策略,因此其產品持有期收益主要取決于債券資產的到期收益,收益更加直觀,也有利于不少投資者實現資產負債匹配需求。另外,不少攤余成本法定開債基的費率也較低。”某券商系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年末新品發行擁擠
事實上,除了定開債基之外,年末ETF基金,以及主動權益類產品均在火熱發行之中。
據Wind數據梳理,11月以來開始發行的公募基金共129只(分份額統計),其中中長期純債基金數量最多,有42只,此外還有22只被動指數基金,41只主動權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
就如定開債基,在同業火爆發行情景的帶動下,目前有更多產品已加入年底戰局之中。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12月11日,平安合信3個月定開債開始募集;12月10日,國泰惠鑫一年定開債開始募集;12月9日,還有中信建投半年鑫定開債、中信保誠嘉裕五年定開債開始募集。
“其實也沒法說就是為了年底沖規模考慮所以才多布局爆款產品,產品首先投資人認可才能發出來,恰好這類產品契合了需求。另外定開產品很多都是80多個月,60多個月的,也沒法說就是能用在年底沖規模。”某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不過,從發行節奏來看,各家公司年底的密集布局,已經有趨勢顯現。
“機構資金的認可加上市場效應火熱,各家公司也必然都想在這個領域分一杯羹。從規模上來考慮,現在已經有在爆款基金上爭高低的趨勢了。”某知名第三方機構分析師指出。
在監管層多次“熄火”公募規模戰的背景下,行業對沖規模早已避而不談。但就是否能完全撇開規模,似乎也不盡然。
實際上,盡管監管層不斷疏解規模排名戰對市場的干擾,但由于各式各樣的原因,干擾也仍會存在。而在今年爆款基金頻出的市場背景下,年底公募規模戰,或又增添變量。
“我們年底主要在推主動權益產品,因為基金經理今年業績表現較好,所以相關產品也加大了營銷力度。”華南某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而從今年的基金發行情況來看,除了定開債基,早前ETF基金,以及多個主動權益基金,都有爆款基金帶來“示范效應”。
具體來看,博時、嘉實等幾家公司發行的央企創新驅動ETF基金、偏股混合基金包括匯添富紅利增長、前海開源優質成長、景順長城創新成長等基金的發行份額均超過50億份,排名市場前列。
年末逐漸臨近,各家公司“押寶”的效果也即將拉開帷幕。
創新產品受捧
另一個趨勢則是,還有更多基金公司瞄準了創新賽道。
“現在大家都在推創新型產品,監管層也比較鼓勵。”某大型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當前ESG主題就頗受頭部機構青睞。“年底我們馬上有一只ESG產品發行,現在很多東西在前期預熱之中。”前述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隨著經濟轉型和A股的國際化不斷推進,可持續發展投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不僅有助于規避個股非財務因素導致的‘黑天鵝’,還有望給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同時在客觀上敦促上市公司積極重視社會責任,助力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ETF基金經理萬瓊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不少機構針對ESG投資的布局均動作頻頻。12月2日,南方基金旗下的南方ESG主題基金發行,上月底,易方達基金還聯手荷蘭APG公司推出首個中國責任投資固定收益策略。
“近年來,政府及監管一直在推進綠色債券的發展,也有很多鼓勵責任投資的政策相應出臺。目前公司已經開始從組織結構、投研體系等方面全面踐行責任投資,并在這方面配備相應資源,相信這將對國內的戰略投資以及機構投資者帶來深遠影響。”易方達基金固定收益投資總監胡劍表示。
“ESG融入投資分析和投資決策框架,這一投資理念在為投資人帶來收益的同時,還可以產生正面的社會外部效益,是一個通過控制風險,進而發現價值創造價值的過程。ESG的投資組合可以幫助投資者篩選長期業績更強勁的公司,同時降低風險,投資這些公司還有積極的社會影響。”北京某大型公募基金投資總監表示。
南方ESG主題股票基金擬任基金經理章暉則受訪指出,“之所以推出ESG投資主題公募基金,也與公司理念有很大的關系。因為ESG從來不是一個短期策略。短期來看,ESG的效果并不是很顯著,但從長期來看,我們相信在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的投入未來會有一些潛在的回報。具體到投資技巧上,公司治理是基礎的,而投資策略是一個融合的策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